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措施
(三)要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认真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各省(区、市)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总体思路和分阶段目标。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要率先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不要求各省都同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提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阶段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总目标。目前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编制《20xx-20xx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由于“十五”规划的农村饮水解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卫生部已组织专家在各省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20xx-20xx年的应急规划,该规划20xx年已正式启动,各地要认真做好实施方案;二是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十一五”规划中要包括《应急规划》的范围和人数,在年度计划上要相衔接。三是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提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各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方案。这三个规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联系。
(四)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的项目管理工作。20xx年,国家已下达了5亿元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如何组织实施好这些项目,开好头,起好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饮水安全项目重点是解决水质问题,在水源选择、水质处理、技术工艺、工程建设等方面都与过去解决饮水困难有很大的差别,要根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首先各地要修改完善原来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建设管理办法,把近几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充实到管理办法中,如领导责任制、规划建卡、名册管理、公示制度、材料设备集中统一采购、报账制、巡回监理制等内容充实到新的管理办法中,使今后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管理更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项目实施和建后管理中要树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理念,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管理体制和机制各个阶段,都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建设方案要征得多数农户的同意并进行公示。农村水利司今年计划专门编制培训手册,要全面推广中英农村供水合作项目中农户全过程参与管理的经验,实践证明这是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三是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案,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工程建设水平。
(五)落实好各级的配套资金。没有资金保障,再好的规划项目也无法实施。这方面不仅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还需要所有用水者的共同努力。一是落实好财政配套资金。要向领导汇报好,搞清楚水质的现状并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办法。只要我们基础资料翔实、人数到村到户,办法合理可行,相信各级领导一定会为老百姓的健康负责,认真对待。二是要落实好农民的自筹资金。要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和入户部分投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让受益农户充分讨论,积极性高的可优先安排解决。三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私营企业进入农村供水市场。如浙江、广东、福建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有利润可图,许多私人企业就会独资或合资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四是股份制集资,由政府投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入股建设,政府股不盈利,但对水价进行控制,让利于民。
(六)落实管理体制和机制。水利部已颁发了《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各省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现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项工程上。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明确工程产权归属、确定责任主体。对农村饮水工程要实行分类管理。对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工程,采取国家补助,产权归农户
www.xuehuiba.com 的管理体制;对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筹,产权归受益农户,在公开、透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户管理协会,实行自主管理;对跨村、跨乡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和用水户协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同时,也允许民营独资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经营。水价制定要因地制宜,有一定灵活性,实行成本价或成本加微利供水、计量收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实行成本价加微利润;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实行成本水价或最低要保证运行费和维修费,还可采取其它的一些补偿措施。如养站田、养站林等办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要能使饮水工程达到良性运行。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加强饮用水水源点的保护。要加强对已有工程和规划工程的水源进行保护,树立保护水源地就是保饮水安全的重要观念。去年水利部组织了100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进行检查评估,检查中发现的一个最大薄弱环节是农村饮用水水源点的保护不够,许多水源地有垃圾、厕所、猪圈、水上养殖、排污口等,甚至有的饮水井就打在牛圈里。在水源地保护方面要推广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经验,积极与卫生部门配合,在农村开展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宣传,要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保护区,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生产活动和污染源。在水源地周围要建立保护的标志牌,种植水源保护林。地下水源保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开采方式、污染源分布等条件确定,单井保护半径不小于50~100m;地表水源保护范围为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及其两岸各100m,并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注意适度规模,以集中供水为主。根据近几年农村饮水工程的实践,解决饮水水质问题,采用适度规模、集中联片供水效果较好。首先要利用现有水厂对周边地区通过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范围,提高水周边地区群众的饮用水水质和水厂效益。据调查,现有的多数水厂供水能力都有部分富余。二是对水质严重不达标的水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加水处理和消毒设施,扩大供水规模。三是水源严重污染,水处理成本较高时,可选择好水源远距离调水,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四是在只有劣质水源可用的情况下,建设新的供水工程,一定要选择分质供水的方案,让农民喝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其它生活用水还用原来的水,不然会造成大量供水设施的闲置和浪费,这方面过去已有很多的教训,要引以为戒。鉴于农村供水工程的诸多特点,从有利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提高效益,节省投资等综合考虑,要尽可能建有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