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考察报告
5、坚持协同作战,合力推动引进。为确保领军人才引进工作质量,各市都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并明确由组织部牵头,人事、科技、财政等部门各有分工,共同参与,协作配合。其中组织部门主要负责活动实施的整体统筹和综合协调;人事部门负责紧缺人才目录制定,发布招聘信息,受理报名材料等;科技部门负责成果评估和创新项目界定,组织专家评审;财政部门负责资金落实、拨付和跟踪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市都纷纷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特色举措。常州市、镇江市专门成立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由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统筹面上工作开展。
二、收获与启示
除镇江于今年8月18日刚启动该项工作外,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等市的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基本上从20xx年就已经组织实施,虽然时间很短,但领军人才集聚对产业突破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无锡市引进的施正荣博士创办了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缔造了无锡太阳能光伏产业。常州市引进的赵善麒博士创办了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电子功率模块生产线,将使常州众多产业的发展率先摆脱对国外电力电子产品的依赖引进。透过这些地区领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思想解放、观念超前、包容大度是前提。引进领军人才,既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又要有超前意识,敢于无中生有,催生新的产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人才的建设水平常常是互动的关系。一般而言,如果超越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阶段,引进的领军人才名气再大、层次再高,也只是空中楼阁。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天然存在的,特别是对高科技产业来讲,领军人才常常是产业形成和产业突破的核心推动者,只要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领军人才就能发挥出创造性的价值。而同时,许多发展潜力大、投资回报高的高新技术项目还具有投资周期长、市场风险高的特点,是否敢于资助这样的人才和项目充分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待人才的胆识与气度。从考察情况看,苏南、苏中各市都体现了宽容失败的气度和勇于助才的决心,纷纷把目光瞄向海内外,抢先对接前沿科技项目,敢于拍板引进高风险人才项目。最近,无锡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表示:三年内“530计划”项目如果创业创新失败,将由财政返还引进人才的80%投资。
启示二:政策支撑、持续配套、科学引导是保障。引进领军人才,既要重金以待,又要走出高待遇的误区,善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综合配套上。领军人才的成功引进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起点,项目能否顺利落户、健康发展、形成产业优势才是引进工作的初衷和最终目标。高额资助能够产生有效的激励效应,也彰显政府渴求人才的环境。但如果没有较好的创新创业平台,高新企业就犹如在真空中生存。而初创期的高新企业,又如待哺的婴儿,离开融资环境的支撑,亦难以生存发展。因此,落地人才能否留住、落户项目能否转化、落成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就更加需要载体平台、融资环境、风险投入和政府重大项目资助等后续政策支撑。
启示三:领导重视、部门联手、市县联动是关键。引进领军人才,既要落实责任、加强目标考核,又要优化服务理念,乐于当好人才“帮办”。领军人才引进尽管只是一个专项工作,但又是一项着眼长远、事关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更需要集成各部门优势,协同推进;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参与。这就要求尽快组建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责任,强化奖惩兑现,加快工作步伐。同时,还要求积极鼓励和科学引导全市上下,用招商引资的精神、用招商引资的劲头、用招商引资的办法,进一步优化人才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把宿迁打造成为“人才创业创新的向往城市”。
三、对策与建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这次苏南、苏中人才工作考察之旅让我们深切感到,时代的发展已将区域竞争的重心由物质资本转向人才资源。宿迁能否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在苏北率先实现更大的突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一)顺应形势发展,优先抓好领军人才引进
www.xuehuiba.com 工作。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是整个人才建设的引领工程。目前苏北其它四市及周边地区都在着手酝酿相关引才计划。建议市委把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战略位置,抓紧研究工作方案,尽早启动实施宿迁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在苏北地区取得先发优势,利用三年时间,每年引进20名左右领军人才,通过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打造宿迁创业创新的第一方阵,推动全市创业创新的步伐。(二)科学定位引进重点,梯次优化产业布局。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对领军人才和项目的引进,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更不能贪高求精,建议进一步明确“差别竞争,特色取胜,错位引进,重点突破”的总体引进思路。从支持的类别来看,由于宿迁既有产业的创新基础比较弱,创新载体建设层次比较低,创新领军人才很难扎根落户,创出成果,因此,应把重点放到创业领军人才上来,适当兼顾创新领军人才。从支持的领域来看,也应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和现有新兴产业的升级发展能够起到引领推动作用的领军人才和项目。二是能够创办新兴产业、对我市现有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的领军人才和项目。从支持的层次来看,不能简单追求人才的高知名度和项目的高精尖,主要关注人才和项目在宿迁的高成长性和可带动性。
(三)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形成引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宿迁要引进一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在坚持兑现已有的招商引资政策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之外,建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扶持,构建颇具特色的引才优势。一是资金扶持。对引进的领军人才,按重点推荐项目、优先推荐项目和一般推荐项目等三类,对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和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创新领军人才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创新启动资金。根据项目投资需求,由市、县(区)提供不少于100万元创业贷款的贴息、不低于100万元创业贷款的资金担保。二是场所扶持。项目落户后,需提供标准生产厂房的,免收首年租金或给予10%的购买优惠;需生产建设用地的,在用地政策上给予倾斜。提供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三是项目扶持。对引进的领军人才,其领衔实施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市各类科技计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优先推荐申报相关的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四是生活扶持。对引进的领军人才,由人才(项目)落户地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在所在地区优先购买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定销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
- · 机关党建研究报告
- · 环渤海三大主力港口考察报告
- · 园长考察报告
- · 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考察报告
- · 城乡党员教育管理报告
- · 人才引进考察报告
-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考察报告
- ·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 · 新西兰农村社会考察报告
- ·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