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大全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二)» 正文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二)

[10-16 11:50:22]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学习方法大全   阅读:8311
概要:3.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1) 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2) 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3) 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三、文言中的句式 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 判断句式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被动句式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下列几种:(1)借助“见”、“于”、“见……于”来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二),标签:学习方法,http://www.xuehuiba.com
3.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1) 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2) 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3) 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三、文言中的句式
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
判断句式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被动句式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下列几种:(1)借助“见”、“于”、“见……于”来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2)借助“为”、“为……所”来表示。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等。(3)借助于“受”来表示。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4)从语境本身来判断,这是被动句式中最难的一种,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断定。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句中的“举”即表被动,是说“函谷关被攻占了”。
倒装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很少,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普遍。主要有:(1)主谓倒置,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
  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难点。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等。

 [练习一]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练习。
(一)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 诚 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我诚邦士也   诚: 
(2)而殊不病   病: 
(3)君勉之   勉: 
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 
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 
  (二)(甘茂曰:)“昔者曾子 处 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 走 。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 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昔者曾子处费    处: 
(2)投杼逾墙而走    走: 
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 
[练习二]
(一)回顾性练习。
1.找出句中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       (2)无他,但手熟尔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诎右臂支船 
(5)文理有疏密                 (6)对镜帖花黄 
(7)系向牛头充炭直             (8)策勋十二转 
(9)甚矣,汝之不惠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古义、今义。 
(1)学而不厌              (2)是非君子之道      (3)会宾客大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学习方法大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大全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