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二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就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装:表现了对这一课的珍重和特别严肃的态度。
(2)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的深厚的爱(“柔和”、“温和”)和无限的希望。
(3)动作、表情:表现了内心的十分激动以及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节)。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写:(1)显示了小弗郎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2)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郎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
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五、作业:
1.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和破折号表示的意思。
(1)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3)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答案:
(3)(4)两题的破折号都是注释的记号,其余三句中的用法见以上备课。
2.设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3.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4.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答案:
(1)把“就”移到“上气”的前面。(2)“外”改成“后”,“锻炼”改成“操练”。(3)“小黑丝帽”改成“三角帽”。(4)“小弗郎士”“他”都改成“我”,“韩麦尔先生”改成“他”。(5)全句改成“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附注:如果学生语文基础不牢实,分段就放在总结课文时进行。)
- · 《三颗枸杞豆》教案示例
- · 莺 教学设计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二
- ·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
- ·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
- ·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社戏》设计
- · 《白洋淀纪事》教案
- · 小橘灯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