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仲夏夜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七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723次
概要:3.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并思考: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提示: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教师边讲边板书: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4.再让学生速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具体形象中获得美的实感。5.学生表达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名学生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语调朗读这一段,使学生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6.学生默读第二、三段。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去读课文: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提示:以上问题的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分步思考。(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从田里割麦子归来的人们……这些英雄的人们……(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
海滨仲夏夜,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3.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并思考:
3.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并思考: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
教师边讲边板书:
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
4.再让学生速读第一段。
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具体形象中获得美的实感。
5.学生表达各自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指名学生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语调朗读这一段,使学生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
6.学生默读第二、三段。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去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以上问题的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分步思考。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从田里割麦子归来的人们……
这些英雄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7.学生齐读:“我漫步沙滩……”到文章结尾。
8.教师归纳:
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板书:
9.小结:
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沙滩上乘凉人们的众多和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10.学生讨论本文写作特点。
(1)抓住特征,有层次地描写景物。(动态)
(2)贴切的比喻和形容词的运用。
Tag:七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三颗枸杞豆》教案示例
- · 莺 教学设计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二
- ·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
- ·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
- ·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社戏》设计
- · 《白洋淀纪事》教案
- · 小橘灯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