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教案示例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3.在括号中解释加粗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www.xuehuiba.com。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学而》)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 (《泰伯》)
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参考答案:
1.B 2.(1)A (2)B (3)B (4)A
3.(1)旧知识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发现。 (2)相同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3)路程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4)走 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5)迷惑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6)有害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4.(1)B (2)D
5.(1)人不知而愠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5)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6.(1)见贤思齐 (2)尽善尽美 (3)举一反三 (4)道听途说 (5)巧言令色 (6)诲人不倦
七、布置作业
(分发讲义资料)阅读文段,回答1~8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②壹似,很像。③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④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 )
(2)夫子式而听之( )
(3)然(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5)何为不去也( )
(6)小子识之( )
2.“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_______________。
3.“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
A.顺接 B.转接
4.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____。
6.妇人的丈夫与儿子因何而死?
7.“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8.文中哪句话可作为本文主题?翻译这句话。
参考答案:
1.(1)经过 (2)妇人的哭声 (3)是的 (4)从前 (5)离开 (6)这件事
2.zhì 3.A 4.孔子 5.儿子
6.被老虎吃掉。 7.妇人 8.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活动与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名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
3.开放探究
阅读文段,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50字左右)
动筒(人名)尝于国学(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结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 · 《三颗枸杞豆》教案示例
- · 莺 教学设计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二
- ·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
- ·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
- ·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社戏》设计
- · 《白洋淀纪事》教案
- · 小橘灯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