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设计» 正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设计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543
概要:(2)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答:这两句由己方推及对方,选取由晨妆、夜吟两个典型事例而产生的两种特殊感情,抒写了双方都沉浸在无限痛苦的相思之中,虽各在一方,而总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3)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答: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怀念,与诗的开头照应。(4)请同学就字面义翻译。相见太难离别更难,东风无力百花已凋残。春蚕吐丝至死丝方尽,明烛成灰蜡泪才滴干。晨妆明镜只愁白发添,夜半吟诗倍感月光寒。迢迢蓬莱路若比两清嫌太短,拜托殷勤写两地传书多探看。 天净沙·秋思l.介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等7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之作尤丰,现存小令115道,套曲18套,成就十分突出。他在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中,获得独占鳌头的“曲状元”的美誉,可谓名副其实。2.解释题目及中心思想。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为小令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元代散曲中的绝唱。这首题为“秋思”的小令,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设计,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2)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答:这两句由己方推及对方,选取由晨妆、夜吟两个典型事例而产生的两种特殊感情,抒写了双方都沉浸在无限痛苦的相思之中,虽各在一方,而总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怀念,与诗的开头照应。

  (4)请同学就字面义翻译。

  相见太难离别更难,东风无力百花已凋残。春蚕吐丝至死丝方尽,明烛成灰蜡泪才滴干。晨妆明镜只愁白发添,夜半吟诗倍感月光寒。迢迢蓬莱路若比两清嫌太短,拜托殷勤写两地传书多探看。

           天净沙·秋思

  l.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等7种,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之作尤丰,现存小令115道,套曲18套,成就十分突出。他在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中,获得独占鳌头的“曲状元”的美誉,可谓名副其实。

  2.解释题目及中心思想。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为小令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元代散曲中的绝唱。这首题为“秋思”的小令,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

  3.字面译文:枯藤缠着老树,暮色中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溪流上有座小桥,桥畔稀稀落落地排列着几户人家;在萧瑟的秋风里,古老的山间小路上一匹瘦马正在踽踽独行;惨淡的夕阳正缓缓西下,马背上风尘仆仆的游子忆起亲切的故乡,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分析重点词语、句子。

  (1)反复朗读后,让同学自己找出重点词语。前三句只有18个字,却叠用9个名词,排列了9种富于特征的自然景物,第四句又加上“夕阳西下”。在10个自然意象中,灌注进一种苍凉萧瑟的感情。于是,这些表面上似乎孤立的景象便产生了有机的联系,组成一幅弥漫着苍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照图。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在画面上添加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整幅画面便获得了通体和谐的生命,从而把游子那种孤独惆怅的情怀尽皆显示出来。

  (2)请同学们分析三组自然景物意象,看看有怎样的联系?(学生讨论后回答)

  仔细分析三组自然景物意象,第一组“枯藤老树昏鸦”。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都

www.xuehuiba.com

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第二组“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这组意象虽与前后情调气氛不一,却相互映照,遂使全曲的情景曲折跌宕,避免了单调呆板。烘托、反衬结合,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你认为曲中哪些修饰性的字眼用得准确精妙?

  答:抒情和写景纯用白描手法,逼真自然,显示了马致远的语言功底。曲中几个修饰性的字眼“枯”。“老”、“昏”、“小”、“流”、“西”、“瘦”、“夕”、“断肠”等都用得十分准确、精妙。

  (4)请同学们为《天净沙·秋思》绘一幅画,突出自然景物特征。

  (5)补充说明元曲: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曲分剧曲(杂剧)和散曲两类,而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小令一般由单支曲子构成。这支曲子即是小令。《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小令。

           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作者简介。

  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

  2.题解及中心思想。

  “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3.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4.结合课文小注,翻译本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震怒。华山在腹,黄河守门,好一条潼关路。遥望长安古西部,思绪沉郁又起伏。途经秦汉故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5.分析结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第六、七句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了土”,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王朝的阿房宫,但它却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王朝的兴替固然令人伤感,但作者最伤心的却是百姓之苦。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上一页  [1] [2] [3]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