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2)介绍作者写作《孔乙己》的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未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关于“鲁镇”和“咸亨酒店”:
①文中所提的“鲁镇”,在作者的小说中有好几处提到,实在是一个创造的地名;我想这个地名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作者的父亲故乡(绍兴城内都昌坊口)和母系故乡(绍兴东皋乡安桥头)的混合体,我们到那两处附近去,一定可以寻到许多迹象。
而“咸亨酒店”却是一个真店号,就在都昌坊口,作者故里的斜对门,我还见过多少回,大概至今还在,这种小规模的老字号是不大容易倒闭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②“鲁镇”虽然含点“故乡绍兴”的意思,可是《孔乙己》,并不是写真人真事的
“通讯”“报告”。……结合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像《风波》和《祝福》来看,所谓“鲁
镇”,可以认作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代名词。……可见,“鲁镇”的确不是专指绍兴的。(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上海教育社1961.12.)
关于“孔乙己”的原型:
《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自己告我,也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3.听《孔乙己》全文录音。(无条件者可由教师、学生共同带表情朗读)
4.学生略读课文,
www.xuehuiba.com完成下列内容:
(1)自查字典,正音正字。
亨(hēng) 笋(sǔn) 荐(jiàn) 绽(zhàn)
屑(xiè) 涨(zhàng)红 哄(hōng)笑
间(jiàn)或 附和(hè) 门槛(kǎn)
(2)分析、讨论故事情节(结合板书)。
5.学生精读课文第一部分,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交待了几个内容?
(2)这一部分对全篇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结合板书进行:(板书设计如下)
势利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一部分主要是社会环境描写。通过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不但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预示了情节发展的结局、人物的悲剧命运。
6.小结: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取了5个生活片断,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及其科举制度。
7.分析塑造孔乙己形象采用的手段及人物性格特征。
(1)阅读《谈谈小说》中“塑造人物手段”的部分。
(2)精读课文,在文中点批。
(3)展开研讨。
师生共同概括出以下特征(可配合下面表格的板书):
采用的手段
词语举例
人物性格特征
外
貌
外形整体描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热衷功名,自命清高,贫困潦倒,好逸恶劳,迂腐寒酸,麻木不仁,受尽凌辱,至死不悟。
描
写
肖像描写
服饰描写
“青白脸色”“伤痕”“乱蓬蓬的……”
“长衫,又脏又破……”
语言描写
“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多乎哉,不多也”
动作神态描写
“罩”“爬”“涨红了脸”“颓唐……灰色”
侧面描写
“打折了腿”“也许是死了”
对比描写
青白—黑瘦 排一摸 长衫一破夹袄
小结: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姿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
8.讨论本文精巧的艺术构思。以课后练习为线索,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后回答。
明确
(1)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我”——12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使全文显得真实可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童言无忌”,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和事,没有偏见,没有顾忌,因而行文比较自由,便于表达作者冷峻而热烈的思想感情。
(2)“当时”——1918年,封建科举制度已经废除,孔乙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复存在,人物,以及表现人物的故事情节就无法展开。写20年前的故事能更好地表现主题,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3)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展开。这样,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 · 白杨礼赞 教材教法
- · 菜园小记 教学设计示例
- · 菜园小记 教材教法
- · 《夏之绝句》 教学设计示例
-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设计示例
-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建议
- · 孔乙己 教学设计示例
- · 变色龙 教学设计示例
- · 变色龙 教学建议
-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教学设计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