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锦瑟》教学设计» 正文

《锦瑟》教学设计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836
概要: 在回答表述时要就意象和意境来谈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 www.xuehuiba.com 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紧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倾向是极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开放性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回答表述时,关键一点就是要结合某些字词的传神性,来分析诗人的意旨。 3、结合表现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诗歌内容的关联 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
《锦瑟》教学设计,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在回答表述时要就意象和意境来谈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

www.xuehuiba.com

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紧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倾向是极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开放性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回答表述时,关键一点就是要结合某些字词的传神性,来分析诗人的意旨。
    3、结合表现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诗歌内容的关联
    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关联的基础上,对诗歌的阐释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三)规范表述,条理清晰
    规范表述
    总体模式
    诗的        句(上阙或下阙),运用         手法,起了______的效果,借助_____意象,描绘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 ,语言___(语言风格)表达了__    _ 的内容,(内容)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条理清晰
    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
    1、 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
    2、 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
    3、 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
    4、 注意用语准确,书写规范。
    答题示例:
    2004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

www.xuehuiba.com

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审美体会,通过联想、想像,对诗歌进行了再创造,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学作品本就需要个性化解读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化知识为能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能紧扣文本,个性化地去赏析作品。规范合理地抒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八、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