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勾践灭吴» 正文

勾践灭吴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330
概要:3、 吊忧者(慰问)4、 去民之所恶(厌恶)5、 然后卑(恭卑)事(服事)夫差6、 宦(帝王的仆隶,这里名词用作使动词,“使……为宦)士三百人于(到)吴7、 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像什么一样)水之归也8、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的习惯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各位”等)夫妇以蕃(生息,繁殖)9、 其达(明智达理)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漂亮的衣服穿,让他们吃饱饭。)10、 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礼,礼遇)(二)讨论:1、 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2、 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提示: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不食,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4、 勾践为了增强
勾践灭吴,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3、  吊忧者(慰问)

  4、  去民之所恶(厌恶)

  5、  然后卑(恭卑)事(服事)夫差

  6、  宦(帝王的仆隶,这里名词用作使动词,“使……为宦)士三百人于(到)吴

  7、  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像什么一样)水之归也

  8、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的习惯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各位”等)夫妇以蕃(生息,繁殖)

  9、  其达(明智达理)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漂亮的衣服穿,让他们吃饱饭。)

  10、              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礼,礼遇)

  (二)讨论:

  1、  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  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提示: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不食,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  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提示: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薄赋,整肃军纪。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二、讲读第三部分

  (一)疑难字词句疏通

  1、  昔者(从前)夫差耻(侮辱、羞辱;另解:原为形容词,现作使动词,“使吾君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克制)矣,请报(报仇)之

  2、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怎么能不知道羞耻呢)请姑(暂时)无庸(用)战!

  3、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请允许我们再打一战)

  4、 勾践既许之,乃致(招致,召集)其众而誓之

  5、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思想行为)之少耻(缺少知耻的精神)也

  6、  今寡人将助(帮助,顺应)天灭之。吾不与(赞成)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同进同退,旅;俱)。

  7、 

www.xuehuiba.com

如此,则有常(规定的)刑 就会有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8、  果行(果断地这样做(伐吴)),国人皆劝(劝勉鼓励)

  (二)讨论: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 1 因为勾践与民休息、体恤百姓的措施,深得民心;越国国力大增,百姓忠君爱国;越国上下精诚团结,雪耻心切。 2 根本原因是勾践忍辱负重,全国同仇敌忾。具体而言:勾践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民心所向,才能无敌于天下,因此,他能够尊重民意,依靠民力,与百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于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勾践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面对强敌,他毫不畏惧,坚持反攻复国的目标,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终于复仇雪耻。勾践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2、越国灭吴经过了哪几次战争?(明确:三次,即课文最后一句: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三、总结全文

  (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亡吴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2、  本文塑造了一组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试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他们的思想性格特点。

  (明确:

  勾践:一代kai明圣贤的明君。他胸怀大志,不忘国耻,有胆有识,处变不惊;知人善任,勇于自责,能屈能伸,奋发图强;抚慰百姓,深得民心。

  夫差:一个有勇少谋的昏君。他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矜自满,不纳忠言,听信佞臣,终于错失良机,埋下祸根。

  文种:一个治乱之贤臣。他耿直坦率,忠贞自负,足智多谋,长于辞令。

  子胥:一个失败的忠臣。他忠心耿耿,力谏君主,观察敏锐,分析深刻,但缺乏进谏之艺术,又遇上惑于谗臣的昏君,一片苦心付之东流。

  伯嚭:一个色令智昏的奸佞之臣。他置自己的职责于脑后,贪图越国美女,巧言惑君,帮助越国“行成于吴”,成为吴国灭亡的千古罪人。)

   3、  分析本文详略取舍上的特点。(提问:文章标题为“勾践灭吴”,那么,全文的重点是否在于“灭吴”之战?)

  (明确:吴越战争的具体情节不是作者所要反映的内容,因此文中隐去了吴越五湖之战、勾践被打败这一段史实:对于越国反攻过程中数年发生的几次战争,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和谈备战是作者要重点表现的,因此不惜笔墨放开去写。写和谈,各色人等纷纷出场,文势跌宕,高潮迭起。写备战,从人力物力两方面写,人力一面写得尤为详细,如婚娶的具体规定,奖励剩余的具体措施等,无不如实笔录。从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勾践灭吴,事有必然;夫差覆亡,无法逆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勾践灭吴》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