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选赏析
【依稀】:隐隐约约,不很清晰。
【咒】:咒骂、诅咒、痛恨,这里是恨的 意思。
【逝川】:流逝的河水,比喻逝去的岁月,化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的典故。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黑手】:指代表反革命黑暗势力的魔掌,比喻反动派。
【霸主鞭】:鞭,古代的兵器。指蒋介石反动派镇压人民的反动武装。
【为有】:因为有。 【多】:增加、增强。 【敢教】:能使。
【稻菽】:泛指农作物。菽,豆类的总称。
【英雄】:指新中国的农民。
【下夕烟】:下,收工。夕烟,指傍晚时的薄雾和炊烟。
【鉴赏文章】
首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感情丰富、深沉、复杂,既抒写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www.xuehuiba.com
又抒发了对旧时代的痛恨之情。“梦”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咒”表现对旧时代的刻骨仇恨,爱恨交织,如32年悠悠岁月,似潺潺奔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一个“前”字,将诗人的思绪引领到32年前的峥嵘岁月。
颔联:“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这是诗人对32年前韶山农民运动的问题的回顾。农民们手拿长矛和梭标,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但由于革命力量的薄弱,反动势力的强大,农民运动惨遭镇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淹没在一片血泊之中。诗人用“红旗”象征革命力量,象征共产党,用“黑手”象征反革命的罪恶之手、血腥之手,形象的概括了当年发生在韶山乃至整个中国大地上农民运动与反动势力针锋相对的斗争情景。
颈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因为有牺牲,更增强了革命者的凌云壮志,激发了更多的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正是这种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使中国人民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新中国。
尾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描绘了32年后诗人重返故园,看见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豆肥稻香,麦浪滚滚,夕阳薄雾,炊烟袅袅,在这诗情画意的图画中,劳动的人们正成群结队荷锄而归。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景 致是对“日月换新天”的呼应与进一步发挥。一个“喜”字,表达了诗人满腔喜悦之情,并与“咒”字形成了鲜明的感情对比。
全诗容量丰富,32年的历史浓缩于诗中。从32年前的农民革命运动到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农村,诗人的情感由对故乡的怀念,转到对反动派大的仇恨、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再转到对新社会的赞美,在情感起伏之中,将不同时期的不同画面,自然的连缀为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形象的展现出来,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
毛泽东诗词选(三)
九 菩萨蛮 大柏地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60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由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2月10日-11日,在大柏地击败尾随的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歼敌近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8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这是毛泽东1933年重过大柏地时所作,当时他已经被调离军事领导职务,改任政府工作。
【彩练】彩色的丝绸,比喻虹。 【洞】射穿。
【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词《菩萨蛮》:“雨后却斜阳”。
十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
9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随即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十一 七绝 为女兵题照
- · 语文免费教学案-三块钱国币
- · 闺塾
- ·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 语文免费教学案-《巴尔扎克葬词》
- · 祖孙之间
- · 《窦娥冤》教学设计
- · 散文诗两篇
- · 语文免费教学案-药 免费教学案示例二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