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537次
概要: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www.xuehuiba.com)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分析课文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顾所学内容。问题:(1)本文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3)能反映作者感情基调的是哪些词语?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渲染和刻画的?2.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解决思考题附思考题3参考答案: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例如: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学生归纳分析)①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的作
故都的秋,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www.xuehuiba.com)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分析课文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顾所学内容。
问题:(1)本文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3)能反映作者感情基调的是哪些词语?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渲染和刻画的?
2.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解决思考题
附思考题3参考答案:
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
例如: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
“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
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学生归纳分析)
①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的作用。
②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
③语言的特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
4.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①诵读,朗读最好,便于深入领悟语言和情感。
②联系背景,便于深入理解。
③分析思路结构。
④鉴赏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⑤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
三、总结、扩展
布置学生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想北平》,比较两文的内容、情感、写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灯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语文免费教学案-三块钱国币
- · 闺塾
- ·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 语文免费教学案-《巴尔扎克葬词》
- · 祖孙之间
- · 《窦娥冤》教学设计
- · 散文诗两篇
- · 语文免费教学案-药 免费教学案示例二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