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一)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板书)
目前我国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制度有四种,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制度: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板书)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很多公民对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有许多好思想、好建议、好方案。怎样把这些好建议集中到国家机关进行决策?于是,人民代表把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收集起来,及时地传递到国家权力机关,以利于国家决策。
举例:1999年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虽然只是一次寻常“例会”,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不同寻常。据大会议案组介绍,从代表们提交的议案来看,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往年代表们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多,议案少。今年代表们提交的则是议案多,占了80%,而且多是立法的内容。第二,今年所提议案和建议大多属于社会热点问题。第三,所提议案质量较高,看得出很多议案在出手前都有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经过系统完整的准备。
(如果课堂有时间,组织学生搞一个小活动,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课下组织。)
活动设计:模拟人大讨论议案的会场,召开本班小型学代会。让学生在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学生代表,这些学生代表再向大家征求意见。对于班级、学校工作中有哪些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只要是正当合理的意见都可以采纳。在课堂上模拟一个学代会小会场,几名学生代表讨论收集上来的议案。
(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真正体会这个制度的重大意义。经过课堂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
在生活中,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应用得很普遍,充分发挥了
www.xuehuiba.com公民批评、建议权的作用。
举例:评议公安敢碰硬,临高人大抓典型
海南省临高县人大常委会敢于碰硬,善于监督,积极开展对公安工作的评议活动。他们通过个别谈话、微服私访发现,交警大队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大吃大喝,费用开支失控,数目惊人,一部全新的小轿车17个月竟花去修理费27.6万元。
他们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设置举报电话,从中发现了重要线索。据群众举报,县公安局有一个不可告人的违法典型——罪犯符俊学竟当上了推销员。参评代表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开展艰苦细致的调查,终于弄清了问题的真相。参评代表紧紧抓住这个徇情枉法的典型,写出了《现行劳改犯竟当推销员》的评论材料,轰动全县。
他们随机抽查,调阅有关案卷,从中发现预审股滥用了80263元取保候审人员的保证金。
他们选准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如交警大队民警对领导大吃大喝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参评代表就决心弄个水落石出,终于查出该大队从1997年1月至1998年5月的17个月中共吃喝82.7万元,相当于该大队全体人员3年的工资。参评代表对这一问题的评议,竟成了临高县的爆炸性新闻。
代表评议是一种监督手段,整改才是目的。评议大会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人大代表评议的材料和建议分为6个方面摘要列出69条整改建议内容,转交县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进行整改。经过人大代表的跟踪监督,整改已初见成效。如到交警大队办事难的整改建议,促使交警大队进一步建立了“向社会服务承诺制”,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提高了办事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过去到交警大队办一个牌证跑十多次都办不了,现在只要手续齐全,不到15分钟就可以办妥,群众比较满意。此外,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玩忽职守、严重违法的干警受到了追究。如违法批准保外就医的罪犯符俊学已收监,并被押往监狱继续服刑。对涉及此案的两名副局长和两名有关人员,县委已做出停职审查、处理的决定。
(2)信访举报制度(板书)
这一制度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和有效的方法。人民群众可以采取来信、来访、打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现在很多政府机构设立了信访举报机构,便于人民群众更有效地行使批评、建议权。
举例1:2211好一座连心桥
在辽宁省沈阳市,也许有人不知道市长的名字,但却了解“2211”。这个颇具权威性并被冠以“市长”二字的专线电话,自从1998年1月25日开通以来,共接到群众投诉和咨询约二十万次,办复、回复率超过95%,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有困难,找“2211”解决;有疑问,找“2211”解答;有委屈,找“2211”倾诉……沈阳人把市民投诉中心称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朱萃的女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而离家出走,家里人急得团团转。6天后,她在盘锦市给同学打过电话,女孩全家十万火急想寻找发话地址,但有关部门答复说需3天后才能查电话记录单。无奈之中,他们拔通了“2211”。投诉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向省电信局和盘锦市政府求助,经过一番周折,于当天晚上查清发话地点在该市的站前饭店。于是,投诉中心一位主任与女孩的父亲连夜赶到盘锦,将一天没有吃饭、因交不起宿费而被扣留的孩子接回家中。朱某全家人对“2211”感恩不尽,想给投诉中心送一面锦旗。对此,中心领导这样答复:可不能花那个冤枉钱。你下岗了,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呐!后来老朱带领全家人爬上他家楼房的最顶层,向“2211”的方向,向市委、市政府所在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有一位青年,下岗后妻子与他离了婚,扔下一个有严重残疾的6岁女童。不久,母亲肝火攻心撒手归西。一时间,这位青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拔通了“2211”,哽咽着说:大姐,我实在不想活了,孩子托付给你们,我也就放心了。当天,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处境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鼓起了这位青年的生活勇气。最后,他说,等我将来有出息了,我还要打咱们的“2211”,再叫你一声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