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方法浅谈
[01-16 15:55:4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阅读:8876次
概要:其一,要靠联想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其二,要借助想象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
古诗词鉴赏方法浅谈,标签: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古诗词鉴赏,http://www.xuehuiba.com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 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 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教学和高考的这一难点。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 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 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教学和高考的这一难点。
Tag:古诗词鉴赏的方法,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上一篇: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