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调查
[07-22 20:43:54]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调查报告 阅读:8705次
概要:6、社会地位上的底层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家庭经济负担普遍较重,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的工资收入能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的问题,答“不能维持”的有54个,答“勉强维持”的246个,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1.8%。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低,工作的不稳定性、临时性较突出,随时有下岗失业的危险。另外,工资低,且存在欠薪问题,工作期间的伤病支出无保障,工作、生活环境差以及与其它职工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强烈地刺激着他们要求社会公正的神经。从这方面来看,农民工是一个信仰十分脆弱的群体,经济社会地位的低下,使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热情降低,而内心对社会公正的渴求,会使他们在其它政治宗教力量的影响下,信仰产生扭曲。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当你碰到困难和问题,最先想到找谁帮忙”的问题,回答“找党组织”的党员仅有195人,只占了33.7%。在入党的动机方面,另有32名党员认为入党无好处。 通过对农民工群
慈溪市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调查,标签: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特点,http://www.xuehuiba.com
6、社会地位上的底层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家庭经济负担普遍较重,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的工资收入能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的问题,答“不能维持”的有54个,答“勉强维持”的246个,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1.8%。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低,工作的不稳定性、临时性较突出,随时有下岗失业的危险。另外,工资低,且存在欠薪问题,工作期间的伤病支出无保障,工作、生活环境差以及与其它职工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强烈地刺激着他们要求社会公正的神经。从这方面来看,农民工是一个信仰十分脆弱的群体,经济社会地位的低下,使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热情降低,而内心对社会公正的渴求,会使他们在其它政治宗教力量的影响下,信仰产生扭曲。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当你碰到困难和问题,最先想到找谁帮忙”的问题,回答“找党组织”的党员仅有195人,只占了33.7%。在入党的动机方面,另有32名党员认为入党无好处。
通过对农民工群体特征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农民工群体中加强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农民工基数大,情况复杂,作为我们党重要的政治基础,必须从加强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着手,夯实党建基础工作,确保党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政治地位不动摇。
二、我市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难点分析
我市农民工的出现由来已久,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就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为主要抓手,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504家,到20xx年底,达到“五好”规范化标准的200家,占单独组建的492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40.65%。这是我们开展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阵地和堡垒。全市297个村级基层党组织,有121个建立了工业支部,这种组织设置模式,有利于对农村农民工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这几年,在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象在较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党组织或党小组,与输出地党委进行流动党组织的共建,在外出流动党员聚居地建党小组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探索的重要思路和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党员人数在逐年增加,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会日益突出。尽管我们对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和加强了农民工党员的管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党组织管理教育上的“五个难”和农民工党员自身面临的“四个矛盾”。
一是管理难到位。组织层面,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使农民工党员受教育管理程度不平衡。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其对党员员工的管理更注重企业化管理,在对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力度上,相对要弱于农村及社区党组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党员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迁到企业党组织,因为农村党员享受的政治权利,比企业党员要多得多。此外,一些党组织习惯于管理组织关系在本单位的党员和本单位的外出党员,把对外来农民工党员管理作为份外事。由于输出地党组织已不可能管好管活每一个农民工党员,致使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党组织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管理措施很难落实。党员层面,有的外来、外出农民工党员认为外出只是为了赚钱,是暂时的,户籍关系在原地,最终归属在原地,组织关系也应该在原地。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农民工党员往往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一些地点不固定的农民工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部分农民工党员输出地党组织管不到,输入地党组织不好管,成为“两不管”党员;个别农民工党员想转组织关系,但居无定所很难落实,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交党费无人收,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成为“自由”党员。
二是教育难见效。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党员绝大部分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少数农民工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组织观念淡化 , 他们外出打工前不与党支部打招呼,外出期间不主动与组织联系,不汇报思想,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发挥作用,只是一门心思赚钱,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使得对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从事行业的增多再加上党员年龄、文化结构的不同,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就各不一样,而一些党组织忽视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 www.xuehuiba.com 教、因材施教;二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带来了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农民工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较快,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单一思维转向多元化思维。而一些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却显得单一、空泛,不能贴近思想实际,解决[本文由网站www.xuehuiba.com收集整理]深层观念的思想问题;三是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农民工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上课,统一培训党员的静态教育形式也越来越不相适应。
三是活动难开展。即使剔除“隐性”党员,党组织活动也很难覆盖到所有党员。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较大。编在村级党组织里的农民工党员,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往往受到企业主的制约。有许多农民工党员在企业是生产骨干,有些甚至管着一个车间,管着一个部门,请假参加组织活动,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员,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也受到企业较大的制约和影响。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怎样处理工作和组织生活矛盾”的问题,答“在企业主的许可下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有231人,占调查人数的39.8%。外出党员参加本组织的活动更难,我市外出农民工党员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短期外出的较多,流动性很大。体现在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上,到会率不高。有些党组织在一些长期外出的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了一些盲点。此外,农民工党员的党费收缴也较难,大部分农民工党员是在返乡或出发前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的或由其亲属代交,不愿交纳党费或不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农民工党员也占了相当一定的比例。由于农民工党员长期外出,个别党员输出地较远,甚至地址不详,加之部分农民工党员交纳党费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基层党组织收缴党费难度加大。
6、社会地位上的底层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家庭经济负担普遍较重,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的工资收入能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的问题,答“不能维持”的有54个,答“勉强维持”的246个,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1.8%。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低,工作的不稳定性、临时性较突出,随时有下岗失业的危险。另外,工资低,且存在欠薪问题,工作期间的伤病支出无保障,工作、生活环境差以及与其它职工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强烈地刺激着他们要求社会公正的神经。从这方面来看,农民工是一个信仰十分脆弱的群体,经济社会地位的低下,使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热情降低,而内心对社会公正的渴求,会使他们在其它政治宗教力量的影响下,信仰产生扭曲。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当你碰到困难和问题,最先想到找谁帮忙”的问题,回答“找党组织”的党员仅有195人,只占了33.7%。在入党的动机方面,另有32名党员认为入党无好处。
通过对农民工群体特征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农民工群体中加强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农民工基数大,情况复杂,作为我们党重要的政治基础,必须从加强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着手,夯实党建基础工作,确保党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政治地位不动摇。
二、我市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难点分析
我市农民工的出现由来已久,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就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为主要抓手,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504家,到20xx年底,达到“五好”规范化标准的200家,占单独组建的492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40.65%。这是我们开展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阵地和堡垒。全市297个村级基层党组织,有121个建立了工业支部,这种组织设置模式,有利于对农村农民工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这几年,在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象在较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党组织或党小组,与输出地党委进行流动党组织的共建,在外出流动党员聚居地建党小组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探索的重要思路和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党员人数在逐年增加,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会日益突出。尽管我们对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和加强了农民工党员的管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党组织管理教育上的“五个难”和农民工党员自身面临的“四个矛盾”。
一是管理难到位。组织层面,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使农民工党员受教育管理程度不平衡。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其对党员员工的管理更注重企业化管理,在对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力度上,相对要弱于农村及社区党组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党员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迁到企业党组织,因为农村党员享受的政治权利,比企业党员要多得多。此外,一些党组织习惯于管理组织关系在本单位的党员和本单位的外出党员,把对外来农民工党员管理作为份外事。由于输出地党组织已不可能管好管活每一个农民工党员,致使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党组织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管理措施很难落实。党员层面,有的外来、外出农民工党员认为外出只是为了赚钱,是暂时的,户籍关系在原地,最终归属在原地,组织关系也应该在原地。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农民工党员往往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一些地点不固定的农民工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部分农民工党员输出地党组织管不到,输入地党组织不好管,成为“两不管”党员;个别农民工党员想转组织关系,但居无定所很难落实,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交党费无人收,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成为“自由”党员。
二是教育难见效。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党员绝大部分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少数农民工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组织观念淡化 , 他们外出打工前不与党支部打招呼,外出期间不主动与组织联系,不汇报思想,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发挥作用,只是一门心思赚钱,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使得对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从事行业的增多再加上党员年龄、文化结构的不同,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就各不一样,而一些党组织忽视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 www.xuehuiba.com 教、因材施教;二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带来了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农民工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较快,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单一思维转向多元化思维。而一些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却显得单一、空泛,不能贴近思想实际,解决[本文由网站www.xuehuiba.com收集整理]深层观念的思想问题;三是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农民工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上课,统一培训党员的静态教育形式也越来越不相适应。
三是活动难开展。即使剔除“隐性”党员,党组织活动也很难覆盖到所有党员。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较大。编在村级党组织里的农民工党员,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往往受到企业主的制约。有许多农民工党员在企业是生产骨干,有些甚至管着一个车间,管着一个部门,请假参加组织活动,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员,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也受到企业较大的制约和影响。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怎样处理工作和组织生活矛盾”的问题,答“在企业主的许可下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有231人,占调查人数的39.8%。外出党员参加本组织的活动更难,我市外出农民工党员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短期外出的较多,流动性很大。体现在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上,到会率不高。有些党组织在一些长期外出的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了一些盲点。此外,农民工党员的党费收缴也较难,大部分农民工党员是在返乡或出发前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的或由其亲属代交,不愿交纳党费或不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农民工党员也占了相当一定的比例。由于农民工党员长期外出,个别党员输出地较远,甚至地址不详,加之部分农民工党员交纳党费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基层党组织收缴党费难度加大。
Tag: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特点,报告汇报 - 调查报告
上一篇:市燃气市场管理调查报告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