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规划纲要
[10-16 11:14: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计划规划 阅读:8186次
概要:在经济运行方面,电网的无功补偿和无功优化存在一定缺陷。防窃电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造成供电网损与国内先进水平有差距。电网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负荷预测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10千伏配电变台电能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网体系。没有形成以财务为核心的电网经营动态成本分析体系,仅靠阶段性的会议经济活动分析,很难有效科学调控电网经营策略。作为电网经营企业,建立高度统一、高效运作、有高水平技术平台支撑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新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科技成果的试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技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生产部门的新系统缺少配套管理制度,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不到位,造成科技成果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大打折扣。某些科技人员在科技项目开发阶段热情很高,对成果后期现场应用缺少跟踪完善意识,不能一抓到底。采用新技术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公司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真正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多。这种局面必须坚决扭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强化科技成果的后期管理,大力促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 3、发展
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规划纲要,标签:规划局工作计划,水利规划计划,http://www.xuehuiba.com
在经济运行方面,电网的无功补偿和无功优化存在一定缺陷。防窃电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造成供电网损与国内先进水平有差距。电网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负荷预测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10千伏配电变台电能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网体系。没有形成以财务为核心的电网经营动态成本分析体系,仅靠阶段性的会议经济活动分析,很难有效科学调控电网经营策略。作为电网经营企业,建立高度统一、高效运作、有高水平技术平台支撑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新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科技成果的试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技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生产部门的新系统缺少配套管理制度,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不到位,造成科技成果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大打折扣。某些科技人员在科技项目开发阶段热情很高,对成果后期现场应用缺少跟踪完善意识,不能一抓到底。采用新技术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公司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真正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多。这种局面必须坚决扭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强化科技成果的后期管理,大力促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在电网技术方面——
电网稳定控制技术和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掌握电网可靠性评估核心技术,建立完整的辽宁输电网到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评价体系,形成统一的可靠性分析累积数据库。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紧急情况下,快速评估电网的可靠性指标。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量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基于GPS的电网安全监视和稳定控制系统,防止事故连锁反应和大面积停电,实现大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快速解列、故障恢复、功率支援和缩短停电时间。
掌握先进的电网调压控制技术,有效处理电压快速无规则变化和电压缓慢变化多种复杂工况,掌握使辽宁电力系统各点电压全面协调的分层控制技术和区域调压的关键技术,大面积应用先进成熟的控制装置和无功补偿装置,掌握电网网损在线计算与实时控制方法。研究解决由各种非线性负荷或时变负荷造成的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及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试点采用包括自动适应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变化,以获得最佳保护性能的,基于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最新的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调度自动化方面要建成与电力市场支撑系统融为一体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并形成与能量管理系统共享数据的电能量计量智能系统,投入实时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功能,广泛应用在线动态功角、电压和频率安全分析软件,合理解决区域负荷平衡对辽宁电网运行经济性影响的技术问题,掌握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方法。
在输、变电技术方面——
建立基于GIS的220千伏输变电设备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包括杆塔、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220千伏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并集成故障测距、雷电预测、污秽监测、可靠性分析、电网稳定、无功优化、绝缘监测、变压器在线监测等系统功能,为辽宁电网安全生产指挥提供现代操作平台。
大型变压器突发故障监测形成在线与便携分级监测体系。凡实验室定期色谱分析出现异常的变压器,应及时安装色谱在线监测装置,若出现故障报警,可紧急采用车载便携式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确保大型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变压器烧损事故零目标。在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枢纽变电站,以及其他运行不稳定的变电站,安装开关在线监测系统和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装备,使变电站安全运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输变电设备优化检修技术体系,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检修策略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技术达到实用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的输变电检修管理系统,解决220千伏变压器无载调压开关的结构缺陷问题,完善主要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和寿命评估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系统和数据库。试点建设集测量、保护、控制功能为一体的全数字化分散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在配电和用电技术方面——
研究集成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包括:配电网信息采集和配电GIS应用、故障隔离和停电管理、恢复供电和电压控制、设备管理和运行分析、工程协调和维修管理、电量计量和计费管理,报装接电和用户服务。开展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的系统研究,解决配电网电压自动调节等问题。进一步开展10千伏配电网带电作业综合技术的试验研究,全面提高配电带电作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推广应用GSM/GPRS电能监测管理系统,并研制小功率集群装置,降低运行费用,实现10千伏变台电能实时监测和移动通信数据远传,形成集用电管理、线损分析、打击窃电为一体的辽宁电网电能监测管理平台。
在电网自动化方面——
2010年以后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综合自动化、紧凑化和无人值班设计。66千伏变电站及其集控站具有生产运行数据采集、监视、显示和远传报警功能,并实现设备运行状态远方监测和安全等级评估。
辽宁14个城市城区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采用负荷转移新技术,实现网络重构和自动恢复供电。适应10千伏配电网架由架空线转为地下电缆通道敷设的趋势,研究开发新的故障定位、分段控制、运行监控等技术。配电网大量采用智能型轻巧箱式变电站和环网开关柜,基于神经元网络理论开发的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PAS)投入实用化,使配电生产运行进入数字化时代。供方负荷管理与需方用电管理(DSM)相结合的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以电能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定质电力”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
重点工作: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拼搏进取的高水平技术和管理专家群体为依托,以改造电力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为主攻方向,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施产业化为基础,以跟踪世界前沿电力技术为动力,为把省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网经营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平台。
在经济运行方面,电网的无功补偿和无功优化存在一定缺陷。防窃电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造成供电网损与国内先进水平有差距。电网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负荷预测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10千伏配电变台电能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网体系。没有形成以财务为核心的电网经营动态成本分析体系,仅靠阶段性的会议经济活动分析,很难有效科学调控电网经营策略。作为电网经营企业,建立高度统一、高效运作、有高水平技术平台支撑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新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科技成果的试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技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生产部门的新系统缺少配套管理制度,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不到位,造成科技成果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大打折扣。某些科技人员在科技项目开发阶段热情很高,对成果后期现场应用缺少跟踪完善意识,不能一抓到底。采用新技术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公司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真正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多。这种局面必须坚决扭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强化科技成果的后期管理,大力促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在电网技术方面——
电网稳定控制技术和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掌握电网可靠性评估核心技术,建立完整的辽宁输电网到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评价体系,形成统一的可靠性分析累积数据库。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紧急情况下,快速评估电网的可靠性指标。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量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基于GPS的电网安全监视和稳定控制系统,防止事故连锁反应和大面积停电,实现大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快速解列、故障恢复、功率支援和缩短停电时间。
掌握先进的电网调压控制技术,有效处理电压快速无规则变化和电压缓慢变化多种复杂工况,掌握使辽宁电力系统各点电压全面协调的分层控制技术和区域调压的关键技术,大面积应用先进成熟的控制装置和无功补偿装置,掌握电网网损在线计算与实时控制方法。研究解决由各种非线性负荷或时变负荷造成的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及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试点采用包括自动适应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变化,以获得最佳保护性能的,基于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最新的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调度自动化方面要建成与电力市场支撑系统融为一体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并形成与能量管理系统共享数据的电能量计量智能系统,投入实时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功能,广泛应用在线动态功角、电压和频率安全分析软件,合理解决区域负荷平衡对辽宁电网运行经济性影响的技术问题,掌握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方法。
在输、变电技术方面——
建立基于GIS的220千伏输变电设备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包括杆塔、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220千伏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并集成故障测距、雷电预测、污秽监测、可靠性分析、电网稳定、无功优化、绝缘监测、变压器在线监测等系统功能,为辽宁电网安全生产指挥提供现代操作平台。
大型变压器突发故障监测形成在线与便携分级监测体系。凡实验室定期色谱分析出现异常的变压器,应及时安装色谱在线监测装置,若出现故障报警,可紧急采用车载便携式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确保大型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变压器烧损事故零目标。在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枢纽变电站,以及其他运行不稳定的变电站,安装开关在线监测系统和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装备,使变电站安全运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输变电设备优化检修技术体系,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检修策略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技术达到实用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的输变电检修管理系统,解决220千伏变压器无载调压开关的结构缺陷问题,完善主要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和寿命评估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系统和数据库。试点建设集测量、保护、控制功能为一体的全数字化分散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在配电和用电技术方面——
研究集成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包括:配电网信息采集和配电GIS应用、故障隔离和停电管理、恢复供电和电压控制、设备管理和运行分析、工程协调和维修管理、电量计量和计费管理,报装接电和用户服务。开展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的系统研究,解决配电网电压自动调节等问题。进一步开展10千伏配电网带电作业综合技术的试验研究,全面提高配电带电作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推广应用GSM/GPRS电能监测管理系统,并研制小功率集群装置,降低运行费用,实现10千伏变台电能实时监测和移动通信数据远传,形成集用电管理、线损分析、打击窃电为一体的辽宁电网电能监测管理平台。
在电网自动化方面——
2010年以后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综合自动化、紧凑化和无人值班设计。66千伏变电站及其集控站具有生产运行数据采集、监视、显示和远传报警功能,并实现设备运行状态远方监测和安全等级评估。
辽宁14个城市城区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采用负荷转移新技术,实现网络重构和自动恢复供电。适应10千伏配电网架由架空线转为地下电缆通道敷设的趋势,研究开发新的故障定位、分段控制、运行监控等技术。配电网大量采用智能型轻巧箱式变电站和环网开关柜,基于神经元网络理论开发的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PAS)投入实用化,使配电生产运行进入数字化时代。供方负荷管理与需方用电管理(DSM)相结合的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以电能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定质电力”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
重点工作: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拼搏进取的高水平技术和管理专家群体为依托,以改造电力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为主攻方向,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施产业化为基础,以跟踪世界前沿电力技术为动力,为把省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网经营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计划规划,规划局工作计划,水利规划计划,报告汇报 - 计划规划
上一篇:电台《我家故事》广播节目策划方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