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十大道德模范”30名候选人简要事迹材料
23、攀技术高峰筑经典“鸟巢”
李久林,男,40岁,中共党员,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作为2010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项目总工程师,李久林组织制订了技术、质量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20余项,主持编制各类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520多项,策划组织了上百次专家技术论证工作,组织完成深化设计施工图纸2万多张,及时解决了关键施工技术难题,确保了“鸟巢”工程建设的高品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24、优秀法官与百姓鱼水情
宋鱼水,女,43岁,中共党员,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宋鱼水在司法实践中情系百姓,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16年中审理的1500余件案件中,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被誉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宋鱼水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坚持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从不为金钱所动、人情所扰、权势所侵。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法官十杰”。
25、大爱亲情唤醒“沉睡”十年的丈夫
杨立英,女,51岁,群众,朝阳区常营荟万鸿社区居民。杨立英,用行动向世人阐释了爱情的力量。13年来,她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使之没有得过一次褥疮。经过自己悉心的照料,终于丈夫被她用坚强和温情唤醒,使一个不懂得吃、喝、拉、撒的植物人,如今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她还悉心照顾81岁高龄,身患脑白质软化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她用最朴素的方法诠释着对爱人、亲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经营和追求着生活的幸福。
26、照顾战友双亲20年如一日
杨得永,男,44岁,中共党员,通州区梨园镇刘老公庄村村委。杨得永1984年入伍,在1989年春天,战友王亚军不幸病故,留下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杨得永毅然担负起了照顾已故战友双亲的担子,像亲生儿子一样的孝敬着战友的双亲。在他的精心呵护和关怀下,两位老人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20年过去了,杨得永仍在用心照顾着这个家,并继续坚持下去。
27、年过古稀仍亲孝父亲
年恩礼,男,74岁,中共党员,大兴区青云店镇三村村民。1963年,年恩礼从天津农学院毕业后,为照顾双亲他放弃了留校任教机会,回到青云店镇当中学老师。他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守在年事已高的父母身边,给予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1998年老母亲欣慰地离开了人世,年恩礼更加细心照顾父亲,洗衣做饭、拆洗被褥、嘘寒问暖,每天都用温水为老人洗脚,时常陪老父亲聊天、读报。如今,已经74岁高龄的年恩礼老人,仍然是事事亲历亲为,悉心照料着自己的百岁老父亲。
28、照顾智障公婆无怨无悔
傅维,女,27岁,群众,怀柔镇石厂村村民。傅维的丈夫是奶奶从小抱养的,公公和婆婆都有智障,且公公患有偏瘫长期卧床,生活非常困难。现年27岁的傅维,自2010年从河北丰宁嫁到石厂村后,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为了让老人生活的舒适,她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年逾八旬的奶奶和近六旬的智障公婆,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她对老人的孝敬,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和赞美,带动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曾获区“十大道德模范”。
29、30多年撑起大伯家的幸福
王春凤,女,54岁,群众,延庆镇小营村村民。36年间,王春凤一直不计回报地照顾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大嫂。大嫂生下孩子之后,她又照顾孩子20多年,并且供孩子上学直到大学毕业。她把自己的房子无偿让给大伯,三十多年来,王春凤承担了大伯家的大部分的生活费用,从无怨言,从不后悔,用她无私的爱撑起了一个无比温馨快乐的家。
30、32载守护高位截瘫妻子生命之花
闫志国,男,59岁,中共党员,中国货运邮政航空公司飞行技术部高级业务主管。1976年7月28日,闫志国和空军某部卫生队护士张胜兰新婚的第五天凌晨,唐山大地震发生了,重伤的胜兰不幸高位截瘫。为了帮助胜兰,志国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不离不弃。在唐山大地震时期造成高位截瘫的鲜有生存者,但张胜兰到今天依然精神饱满、乐观开朗,夫妻两人爱情久而弥浓。闫志国曾获空军党委“雷锋式干部”、“北京市好丈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