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示例之二
④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教“我们”练跳舞(板书:老师教练跳舞)。“教我们跳舞”,已经表现出老师善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更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喜爱(板书:喜爱自己),和课外生活趣味十足的情景。
⑤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引导“我们”观察蜜蜂(板书:老师引观蜜蜂)。先总括写出“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表明老师和学生的亲密关系,和利用假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丰富知识,然后写出事件。老师特地引导学生观察辛勤酿蜜的蜜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寓有教育的意义,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多方教导(板书:多方教导)。幼年作者从这里“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这往事至今犹萦心中,既是由于蜂蜜之甜在嘴上,更是由于老师引导观察蜜蜂自己得吃蜂蜜之甜在心上。
⑥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
www.xuehuiba.com,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教“我们”读诗(板书:老师教导读诗)。先总括写出她“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表明老师善于读诗、教诗,善于教学(板书:善于教学)。然后具体写出老师当年教过“我们”的诗句,表现出老师教诗效果的良好和自己所得印象之深。最后写出“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不但“接近”,而且“爱好”,表明老师深深影响了作者从事文学事业的人生道路。
⑦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侧重写师生的哪个方面?和前写四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产生着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我们”模仿老师的写字(板书:学生模仿师字),侧重写学生方面,和前写的四个事件具有因果的关系。“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承上四个事件,表明老师深得学生的“喜欢”和“接近”,然后写出事件。“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和接近。“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枋”,“默默地”,神情专注地看着老师写字,“都急于模仿”,不只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更在模仿老师的书写字体;表现出老师深深影响了学生,学生深深喜爱老师(板书:喜爱老师)。
8.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分析过的课文。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深挚感情。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分析过的课文;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详写两个事件的表现力量,回忆笔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重抄上节课的板书。
1.由上节课分析过的略写的五个事件,引到分析详写的两个事件(板书:详写)。
2.引导学生分析详写的第一个事件。
(1)每一个写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的是老师排除学生们和“我”的纠纷(板书:老师排除纠纷)。
(2)是按什么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按引起回忆、忆写事件、结住回忆的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忆写事件,先写起因,再写结过和结果。
(3)怎样引起回忆?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先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那件小事,再用“但回想起来”一转,表明那件小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从而表明了事情虽小却深深打动过幼年作者的心,至今还时萦心中,充满感情地引起了回忆。
(4)写事件起因表明了幼年作者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事件起因是“我”的在军阀部队里的父亲“好几年没有回来”,母亲和“我”都非常“牵挂”他,担心他的“死活”,母亲常常担心得求神问卜,家中笼罩着一片忧戚气氛。“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懂了些事”,就在牵挂父亲的死活之中,又带有一种因父亲在军阀部队里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从而表现了幼年作者的悲惨的处境。
(5)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学生们和“我”的何样纠纷。 “我”在这纠纷中处在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我”处在被奚落打击的位置,由于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又自觉气馁,不能作出有力的反击,这就使“我”不但涌现了“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也蒙受着被奚落嘲笑的耻辱。这处境实在非常痛苦尴尬。
(6)教师怎样排除了学生们和“我”的纠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教师“批评”了小“反对派”们,自然是批评他们的奚落打击“我”,确实是“援助”了痛苦尴尬中的“我”;还在“劝慰”信中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针对“我”的父亲在军阀部队里这个现实,肯定“我”的心灵和品质,更是“我”的巨大鼓励和支持,鼓励支持“我”勇敢地生活、学习下去。
(7)怎样结住忆写这件事?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由评说、赞扬教师的排除纠纷,结住忆写这件事。先评说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再用“可是”一转,表明那时候的“我”感受到了老师的“莫大的支持”;赞扬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前面加上“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更真切地表明了那时的“我”觉得老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实际上老师也正在这公平慈爱当中表现出了她的伟大(板书:公平慈爱)。这样结住回忆,热情地赞扬了老师,抒发了深切思念老师的感情。
- · 《三颗枸杞豆》教案示例
- · 莺 教学设计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二
- ·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
- ·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
- ·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社戏》设计
- · 《白洋淀纪事》教案
- · 小橘灯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