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我的老师·教案示例之二» 正文

我的老师·教案示例之二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七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272
概要:3.引导学生分析详写的第二个事件。(1)第二个写的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写的是“我”在暑假梦中寻找老师(板书:自己梦中寻师)。(2)是按什么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是按起因、时间、地点、发生、经过、结果的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3)怎样写出事件的起因?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是从不愿离开老师、依恋老师,写出事件的起因的。放假前老师“收拾这样那东西”的时候,“我默默地战在她的身边”,“默默地,”无言地看着老师,表现出万分依恋老师,为即将离别而难过;一般来说,孩子是喜欢假期的,“我”却觉得离开老师的暑假是“多么漫长”,表现出对老师的深切思念。深切思念老师是形成梦中寻师的思想感情的基础,表现了“我”对老师深挚的爱。(4)文章写出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事件发生在一个夏季的夜里,“我”家中的当屋。(5)事件是怎样发生的?经过和结果怎样?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是由白天思念老师,幻化出夜间寻找老师的梦境的。睡梦中的“我”忽然爬起来,“
我的老师·教案示例之二,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3.引导学生分析详写的第二个事件。

(1)第二个写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的是“我”在暑假梦中寻找老师(板书:自己梦中寻师)。

(2)是按什么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按起因、时间、地点、发生、经过、结果的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

(3)怎样写出事件的起因?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不愿离开老师、依恋老师,写出事件的起因的。放假前老师“收拾这样那东西”的时候,“我默默地战在她的身边”,“默默地,”无言地看着老师,表现出万分依恋老师,为即将离别而难过;一般来说,孩子是喜欢假期的,“我”却觉得离开老师的暑假是“多么漫长”,表现出对老师的深切思念。深切思念老师是形成梦中寻师的思想感情的基础,表现了“我”对老师深挚的爱。

(4)文章写出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事件发生在一个夏季的夜里,“我”家中的当屋。

(5)事件是怎样发生的?经过和结果怎样?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由白天思念老师,幻化出夜间寻找老师的梦境的。睡梦中的“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神智不清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询问,“模模糊糊地”——含糊不清地回答说:“找蔡老师……”;直到母亲告诉“我”正放暑假,并且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白天思念老师切,夜间才会做梦寻师。这梦中寻师的叙写,深刻地表现了幼年作者依恋、挚爱老师的感情(板书:依恋挚爱)。

(6)作者怎样结住这个事件忆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以“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抒情语句,结住这个事件忆写;即表现出幼时对老师的依恋,又表现了现在对老师的思念,蕴含深远。

4.引导学生分析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具有什么特点和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结尾部分转承上文,呼应开头部分,写出自己转学以后说:“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这样结束全文,体现出离开老师的遗《遗憾,表现了绵绵无尽的思念老师之情(板书:结束全文 思念无尽)

5.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运用回忆笔法的

www.xuehuiba.com

特点。

  本文运用回忆笔法忆写关于蔡老师的七个事件。这种文章多起于现在时间,结于现在时间,中间叙述过去的事件。本文运用回忆笔法具有什么特点和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虽也起于现在时间,结于现在时间,但在中间叙述过去每个事件的前或后,也多有现在的议论抒情语句,表现出作者在忆写往事当中,情不由已地要发出赞美之辞,更突出了思念老师的感情。这也是运用回忆笔法叙写往事的一种方法。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文。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深挚感情。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文中叙中融情、叙述前后抒情的特点和表现力量。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引起回忆 饱含感情

 
结束全文 思念无尽

上一页  [1] [2] [3] 


Tag:七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