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
13、14、15、16节做书后练习二填表,再按教参讲解。
17节、“……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里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祥子当时的状态,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小结:
1.领会文章的主题
烈日、暴雨是两种极其恶劣的天气,文章用了大部分文字来描写这种恶劣天气下的各种景物,写出了祥子拉车的苦难环境,具体形象也反映了祥子痛苦悲惨的生活,而祥子仅是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
www.xuehuiba.com造成祥子悲惨生活的根本原因不在天,而在于万恶的社会制度,旧社会把劳动者祥子推到苦难的深渊,才使他难以逃避和抗拒恶劣天气。
2.语言运用(见教参P227)
《在烈日和暴雨下》精段训练
【精段】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a,b,c,d。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有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练习】1.加点的“直砸”和“横扫”写出了风雨的什么特点?写出祥子什么样的感觉?
2.找出文中最能写出祥子在暴雨中挣扎的动词:即____、____、____。
3.在文中a、b、c、d处,应填入的短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中,哪句是主动句,哪句是被动句。①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②地上的水过了脚面。( )③他要把车放下。( )
5.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的句式各有什么不同,体会课文中使用句式的作用。①湿裤子裹住了他的腿。( )他的腿被湿裤子裹住了。( )②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拽。( )他不得不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
6.对文中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写出坐车人十分明小,被雨吓坏了。
B.刻画出坐车人冷酷无情的形象。
C.这是当时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关系的缩影。
D.社会环境描写的点晴之笔。
【参考答案】1.写出雨的急和猛,风的大和狂,写出祥子被暴雨猛击时难以忍耐的痛苦。2.浇、裹、拽。 3.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4.①被动②主动③主动 5.①主动,被动②肯定,双重否定。 6.A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柳树描写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并非只交代人物的存在背景,更重要的是应烘托人物形象、性格与感情,这是我们在读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柳树的描写所领悟到的。的确,作者多次描写柳树,不仅反映了天气的变化,而且时时与环境中的祥子息息相关,最后隔为一体。
请看,作者对柳树的初次点染。烈日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卖苦力的祥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来奔波,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祥子的悲惨遭遇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几次对柳树的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或是比喻,或是拟人化的描写,重在取神地以柳树来反映天气的变化。背景由烈日而改变为暴雨即将来临,于是主人公祥子似乎看起来在这种环境里也可以喘息一下了。
当祥子拉着人力车在道上飞奔时,天气突变,暴雨即将来临,街市上一片混乱,这时,“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柳树的“惊疑不定”正是祥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挣命而茫然无措的写照。他依然“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在水里挣命。”雨小了后,祥子一口气奔跑到家里,他已“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了。
柳树的描写和人的描写最后融为一体。以至于我们在读柳树的句子时总想起祥子,而读祥子时也自然就想到了柳树,尤其是结尾时很精彩,“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祥子的命运不正像大自然中的那一片树叶么?听任风吹雨打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祥子是人,是生活在军阀统治下的下层人,造成祥子痛苦的主要原因不是大自然的烈日和暴雨,而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