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在烈日和暴雨下» 正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645
概要: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目的:1.通过祥子的遭遇,了解旧社会城市贫民的苦难生活,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学习具体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介绍)导语:《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18章,标题是编者加的。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他出身贫苦,长期与打拳的、卖唱的、人力车夫等穷苦人来往,不仅熟悉他们,而且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创作的小说,多取材于下层社会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映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猫城记》《离婚等》其中以描写旧中国城市洋车夫生活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为著名。解放后,他致力于戏剧,曲艺等方面的创作,前后共写了23个剧本,其中《龙须沟》《荼馆》《全家福》等影响大,1951年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的
在烈日和暴雨下,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目的:

1.通过祥子的遭遇,了解旧社会城市贫民的苦难生活,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学习具体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作者介绍)导语:《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18章,标题是编者加的。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他出身贫苦,长期与打拳的、卖唱的、人力车夫等穷苦人来往,不仅熟悉他们,而且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创作的小说,多取材于下层社会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映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猫城记》《离婚等》其中以描写旧中国城市洋车夫生活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为著名。

解放后,他致力于戏剧,曲艺等方面的创作,前后共写了23个剧本,其中《龙须沟》《荼馆》《全家福》等影响大,1951年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品简介:(见人教版教参P131)

正音解词:

憋气(biē) 砖窑(yáo) 打盹(dǔn) 新汲的水(jī)

发痧(shā) 胆怯(qiè) 空膛(táng) 腻烦(nì) 腥臭(xīng)

馊味(sōu) 打嗝(gé) 攥着(zuàn) 幌子(huǎng) 利飕(sōu)

砸(zá) 跺脚(duò) 蹚水(tāng)


解题:

文章题目由几个词组成?构成一个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

(5个词,构成介宾短语,中心词是“烈日”和“暴雨”)

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主谓句,该补上什么?

(“谁”——祥子,“干什么”——拉车)

文章以此为题,作用是什么?

(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悲惨)

阅读课文,根据题目给的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

(一)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经历

(二)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遭遇

文章按天气的变化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什么顺序?(时间顺序)

课文分析

阅读1、2节,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写的?

A.先总写“天热得发了狂”,太阳“下了火”,制造出一种赤日炎炎的氛围,形容天气热得失去了控制

B.再分写(1)“街上”的柳树:“病”懒得动“无精打彩”

以拟人手法写柳树,使柳树也有了“灵性”,感到炎热的威胁、以柳树的病态烘托天气的炎热。

(2)“马路上”“干巴巴”“发着白光”从视觉角度写热。

(3)“便道上”“灰沙阵”“烫脸”,从触觉角度写的

△“处处……,处处……,处处……”修辞方法?(排比)

作用?(全面写感觉,使人感到“热”无处不在,使人无存身之处,把“热”写得逼真形象)

C.再细写(侧面烘托炎炎烈日)

(1)狗:“趴”,“吐”

(2)骡马:“张“

(3)小贩:不敢吆喝

(4)柏油路:铜牌、晒化

(5)“寂静”——单调的叮当声(从听觉上写)

(6)拉车的:“打盹”“喝茶”“看看”“慢慢走”“奔”“灌”“栽”

△分析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用“栽”不用“倒”(见教参)

课文第1节主要交待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课文第2节主要交待了什么?(多方面分别反映天气炎热)

第二课时

3节、提问这节的主要内容(6.15祥子第一次出车的情况)

做书后练习一1(见教参)

一“跑……晒裂”说明了什么?

(写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的心理)

4节、“茶从嘴里……一点水分”写出了什么?

(以夸张语言,贴切的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课文三四两节从祥子想拉车到他不敢再动,可以说是祥子的第一个变化。

5节、做书后练习一(见教参)

按教参讲解这一节。

6节、祥子为了生活,不是不在死亡线上拼命挣扎,虽然尝试过天气的酷热,他仍然又一次出车了。

作者是如何描写天气的?(见书)

按教参讲解6、7节

第二部分

按天气变化,即时间顺序给这一部分分层(见书)

第一层(8-10节)

暴雨前,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最热→凉风→大风→天边的乌云→乌云遮半边天)

柳条 微动两下 摇摆 随风狂舞

阳光 不那么强,一明、一暗 半边晴日

人们 争着外跑 小摊、行人仿佛被卷走

午后一时“天气最热”,祥子又拉了一个买卖,他心情如何?

(天气酷热,已使他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又希望多拉趟,这时他是拉也苦,不拉也苦,极其矛盾、痛苦进退两难,万般无奈)

按教参讲解这几节

第三课时

第二层(11-17节)

11节、夏天的暴雨,来势汹猛,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场暴雨的。

按教参讲解这一节

这一节是正面描写暴风雨的猛烈,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

(从被暴风雨折磨的祥子的角度)

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我们体会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暴风雨的凶猛肆虐,那么不难看到,这一节的语言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12节、概括这节的内容。

(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痛苦经历)

从文中找出描写祥子在雨中挣扎的词句。

(“早已湿透”“水过脚面”“湿裤裹腿”写他在暴雨中拉车的艰难“直砸…横扫…”和三个“不能…”的排比句相互映衬,写祥子在暴雨下难以忍受的感觉

“浇”“裹”“拽”三个动词,真实的恰当的描写出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形象

按教参讲解“死”,按书后练习二第一空)

[1] [2]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中国石拱桥
《在烈日和暴雨下》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