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云南的歌会» 正文

云南的歌会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891
概要: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云南的歌会,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www.xuehuiba.com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1] [2]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云南的歌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