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免费教学案-散文诗两篇» 正文

语文免费教学案-散文诗两篇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197
概要:(并非如此。医学家、道德家、佛学家和革命家回答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各不相同,因此答案迥异。其实“异”中也有“同”,除医学家外,另外三人的回答都指向了忘 www.xuehuiba.com 却——其对立面就是记忆——的社会本质,在评论是非的标准上是有一致之处的。而本文讨论“记忆”或“忘却”,并非从生理。心理角度入手,反而正是着眼于它们的社会本质。)2.课文第二部分①——②段连用4个否定加转折的句子形成排比,来揭示记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几个句子应如何理解?请任选一句,试结合第三部分的两个典型例证及第四部分的排比句子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如“记忆么,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一句,下文第23段例证一的“阴谋家”,正是被记忆“压得匍匐在地”的例子。而如果真的像第30段说的那样“忘掉自己的危难”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他不就正“在理想的空间飞翔”么?此外,也可以理解为“例证二”——从地震中救人的勇士是“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而“例证一
语文免费教学案-散文诗两篇,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并非如此。医学家、道德家、佛学家和革命家回答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各不相同,因此答案迥异。其实“异”中也有“同”,除医学家外,另外三人的回答都指向了忘

www.xuehuiba.com

却——其对立面就是记忆——的社会本质,在评论是非的标准上是有一致之处的。而本文讨论“记忆”或“忘却”,并非从生理。心理角度入手,反而正是着眼于它们的社会本质。)

  2.课文第二部分①——②段连用4个否定加转折的句子形成排比,来揭示记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几个句子应如何理解?请任选一句,试结合第三部分的两个典型例证及第四部分的排比句子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如“记忆么,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一句,下文第23段例证一的“阴谋家”,正是被记忆“压得匍匐在地”的例子。而如果真的像第30段说的那样“忘掉自己的危难”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他不就正“在理想的空间飞翔”么?此外,也可以理解为“例证二”——从地震中救人的勇士是“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而“例证一”的“阴谋家”以及25、26、27、28段所说的“庸人”、“叛徒”、“蠢货”和“懦夫”,都是由于记忆使“灵魂贬值到零以下”的人。

  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连续使用比喻句,选取“灰烬”“流水”“落花”三个意象,是要表述与记忆有关的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选取“灰烬”“流水”“落花”的意象来描绘记忆,证明作者充分注意到了记忆的难以保持、短暂易逝的特点。但作者所要强调的,仍是一个人如果追求积极的人生意义,哪怕记忆再短暂,他也将留给他人美好、清纯的印象,并在他人的记忆中获得永生。采取这种写法,避免了呆滞直白的说教,而代之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性描写,使哲理具有了艺术的魅力。)

  四、总结、扩展

  本文主旨:从“记忆”这一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

  写作特色

  1.形散神聚,表达迂曲婉转。言“此”而意在“彼”,表达了强烈含蓄的爱憎情感。

  2.哲理化的情感和情感化的哲理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散文诗的特点。

  3.多用排比和比喻,优美的语言和意象、别致生动的问答形式,使文章既活泼灵动,又有典雅的气象。

  五、课后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加深理解。

  2.预习《门槛》,比较两篇散文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门槛》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细致的环境、人物描写的手法,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2.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俄罗斯女郎、门槛等的象征意义,体会散文诗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情感。

  3.与《记忆》作比较,了解散文诗多样化的创作形式。

  二、整体感知

  《门槛》通过描写“一个俄罗斯姑娘”执著地要跨进“高高的门槛”的梦幻情景,表现了她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表达了作者对文革命家的无比崇敬。19世纪的俄国,是一座思想的牢狱、专制的堡垒。一个有良心的、追求自由进步的知识分子如果跨入了革命这个门槛,等待他们的将是沙皇政府无情的流放、监禁、绞索、书报审查和思想清洗。但即便如此,许多革命者仍然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选择了充满苦难的革命道路。女革命家索菲亚·彼洛夫斯卡娅和作者的女友尤·伏列夫斯卡娅都是这样的革命者。屠格涅夫创作《门槛》时,又发生了薇拉·查苏里奇(女民粹主义者)刺杀彼得堡总督事件。融合这些伟大女性的崇高精神于一身,屠格涅夫塑造了《门槛》中“俄罗斯姑娘”的形象。散文诗全文仅400来字,短小精悍,朴素无华,连描绘性的辞藻都很难找到,全部笔墨只用来勾勒一个决心跨越“门槛”的女革命家形象,充分显示出她为事业献身的内

www.xuehuiba.com

在壮美。作家运用象征手法,用冷峻、凝重的笔墨描绘环境,描写人物对话与心理,集中表现了屠格涅夫散文诗简单而又深刻、朴素而富有哲理的特点。教学此文,应先引导学生体悟作品情境和人物性格,进而探求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情感,而后鉴赏其艺术手法与艺术风格。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简介屠格涅夫

  2.课文一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具有何种象征意义?

  (“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这环境甚为阴森恐怖,象征着当时俄国社会中严酷的环境和革命形势,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凸现人物形象的底色。)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描写部分。

  (课文主要靠对话来描绘形象,表现主题。诵读中要体会并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要减缓语速,读出低沉压抑的语调。问话应是“慢吞吞”和“不响亮”的,显示高高在上的威严;俄罗斯姑娘的答语,应读得简短,坚决果断。)

  4.分角色诵读后,体会人物性格与作品的象征意义:“门槛”“俄罗斯的姑娘”和“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各象征什么?借助对话,作家凸现了“俄罗斯的姑娘”怎样的思想品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