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免费教学案-《信陵君窃符救赵》免费教学案
1 讲读第一部分
教师出示问题(1)(2)(见下文),对一些重点词语用现代汉语作出解说。例如:“仁而下士”中的“下士”指屈己尊人,即降低自己身分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士无贤不肖”中的“无”“不肖”作“无论”“不贤”讲;“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中的“骄士”作“对士骄傲”讲。也可以让学生比较此部分中三个“以”字的不同含义“不敢以其富贵族骄士”的“以”,作“凭”讲;“士以此……”的“以”,作“因此”讲;“诸侯以公子贤,多客”的“以”作“认为”讲。
(1)提问:这部分的两个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
明确: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分:“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提问:这部分所写的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此问题可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提示学生思考,在全文分析完后回答。
明确:这部分的概括介绍,起了笼罩全篇
www.xuehuiba.com的作用。文章的后两部分就具体描写信陵君“仁而下士”及他“仁而下士”所获取的成果。
2 讲读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后,要求学生回答:
(1)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明确: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篇赞宾客。
(2)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答: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寇,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
略讲第4段:只须指出作者在这段对朱亥的两次描写,一是朱亥与侯生在市中久久谈话;二是侯介绍朱亥的贤能,信陵君“数请之”,而朱亥“不复谢”,是与反文相照应,表现他不以“小礼”回报,而终能舍身相报的义勇精神。
归纳指出:这部分详写信陵君与侯生的交往,略写与朱亥的义往,正由于他“仁而下士”,他才能得到士的真正帮助,侯生为他谋划救赵的计策,使他能却秦救赵,建立功业。在结构上这部分为下文救赵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公子闻之,往请(谒见)
(2)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3)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4)微察公子(暗暗地)
(5)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代信陵君)
(6)往请,欲厚遗之(代侯生)
(7)公子怪之(代朱亥不答谢回拜)
(8)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亦(在主谓间,结构助词)
2 预习第三部分。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三部分。
研习新课
1 讲读第三部分第1层(5、6自然段)。
学生朗读这两段。引导学生弄清下列字词含义:“胜所以自附为婚烟者”中的“所以”表“……的原因”;“以公子之高义”中的“以”作“由于”讲;“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中的“安”作“哪里”讲;“独不怜公子姊邪”中的“独”作“难道”讲。
(1)提问: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明确: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2)提问: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 · 《祭十二郎文》赏析
- ·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 · 内蒙访古分析
- · 文学和出汗
- · 威尼斯2
- · 荆轲刺秦王
- ·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 · 荆轲刺秦王免费教学案
- · 神奇的极光 免费教学案
- · 香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