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4、威 尼 斯» 正文

4、威 尼 斯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350
概要:4、威 尼 斯 四、威 尼 斯 朱自清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抓住记游对象特征,按立足点转换写景的方法,描写有详有略。 2、学习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威尼斯城的特点“水上城市”、“文化艺术之城”,按游踪来叙写的。 2、难点: 语言的运用。(1) 比喻 (2)叠字叠词 (3)词语的移用。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解题: 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1931年 8月到1932年 7月,朱自清留学英国伦敦,并漫游欧洲大陆,途中记下见闻,于1934年集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介绍了罗马、巴黎、柏林、威尼斯等名城的文化古迹,自然风光和民间习俗,给读者增加不少关于欧洲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既是我国有名的诗人、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战士。著
4、威 尼 斯,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4、威 尼 斯

四、威  尼  斯

                   朱自清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抓住记游对象特征,按立足点转换写景的方法,描写有详有略。

   2、学习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威尼斯城的特点“水上城市”、“文化艺术之城”,按游踪来叙写的。

   2、难点: 语言的运用。(1) 比喻 (2)叠字叠词 (3)词语的移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解题:

    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1931年 8月到1932年 7月,朱自清留学英国伦敦,并漫游欧洲大陆,途中记下见闻,于1934年集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介绍了罗马、巴黎、柏林、威尼斯等名城的文化古迹,自然风光和民间习俗,给读者增加不少关于欧洲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既是我国有名的诗人、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战士。著作有二十七种,近两百万字,大都收入《朱自清文集》。

 

词语补释:

    花团锦簇: 形容象花聚集成团,象锦聚集成堆。

    水天相接: 水和天连在一起了。本文形容雨下得很大,分不清天和雨。

    别致: 新奇,跟寻常不同。

 

课文分析:

    一、作者以游人漫游路线为经,以风景、古迹的描写为纬来构思本文。

    作者的行综: 出了火车站→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在圣马克方场走走→瞻仰圣马克堂→观赏公爷府→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雇舟去听夜曲→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至圣罗珂堂赏画→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参观一所公园内的国际艺术展览会。

    纵观全文,作者抓住威尼斯的特点: “水上城市”、“文化艺术之城”来叙写。

    河网之城: 从平视角度(地面观察点)来介绍威尼斯“河网之城”的特点。“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是全段中心句,下面紧扣“别致”二字具体描述。第二句写外地游客刚刚到威尼斯的新鲜感觉: 这里没有汽车,来往得靠大小船只。

www.xuehuiba.com

三、水上城市? 四、五句连用几个比喻句写威尼斯水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的特点。六、七、八句从人们生活习惯落笔,再写水城特点。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5、娘 子 关 前
《4、威 尼 斯》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