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下载示例
“沈括和郭守敬” 宋元时期杰出的科学家,重点识记两人各自所属的朝代及其主要成就。沈括是一位不仅在我国科学史上而且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的科学家。他有多方面的科学成就,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天文历法方面。他针对我国传统的阴阳历中节气和月份没有固定关系的弊病,提出了“十二气历”的主张。沈括重视人民群众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因而他搜集了很多当代劳动人民的科技创造,记录在他的《梦溪笔谈》里。在这本书里,沈括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为后代保留数量众多、价值极高的科技史料。郭守敬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大天文学家,他在天文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编制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一部历法《授时历》。元朝的统一和空前辽阔的疆域,元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郭守敬的科
www.xuehuiba.com学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郭守敬本人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郭守敬依据自己观测的结果,并吸收以往历法的长处,经过精密的计算,终于修成了一部新的历法《授时历》, 《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现代测定的一回归年为365.2419日,两者相差只有26秒。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早了300年。《授时历》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郭守敬还是一位大水利专家,他领导修筑了大都到通州之间的运河通惠河,使运粮漕船可以驶入大都的积水潭,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学习时注意观看《郭守敬》画像。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学习这一目,应在明了编年体裁特点的基础上,知道《资治通鉴》在史学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编年体是以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的一种体裁。它的优点是史事和时间紧密结合,从而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明了史事发生和发展的前后次序和具体因果关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不过它是一部以鲁国为主的国史。用编年体写通史,要首推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迄五代,上下贯通,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鉴于司马光的巨大成就,人们把他同司马迁相提并论,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谢赐{通鉴·序)表》)。因此,全书以绝大部分篇幅记述历代政治、军事以及民族斗争的史实,对于经济和文化则很少记载。司马光的用心也为宋朝皇帝所欣赏,宋神宗便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赐书名为《资治通鉴》。然而,、司马光在编写时,力求符合历史事实,做到言必有据,因而这部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司马光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后共1300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在编写中,他吸收纪传体的优点,每遇重大历史事件,不再分见于多处,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流水账簿的弊病,从而赋予编年史以新的生命力。《资治通鉴》实现了司马光“因丘明(左丘明,《春秋左传》作者)编年之体,仿荀悦(东汉史学家,按编年将《汉书》删繁就简,编成《汉纪》)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言”的设想。取材丰富而脉络清晰,语言简洁而叙事生动,宋神宗就称赞它“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
《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它在文学上也不失为一部优秀著作,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写得条理清楚,生动具体,成为传记文学的典范。当然,作为封建史学家,司马光在编《通鉴》时也受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避免地贯穿着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如认为历史的主人是帝王将相,而不是人民,对人民的历史有所隐没和歪曲等。
课文小字部分介绍了司马光等人呕心沥血编写《资治通鉴》的情况。通过认真阅读,要学习司马光献身事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宋词和优秀词人” 这一目,点明了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介绍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此外,还介绍了诗人陆游的杰出成就和渴望祖国统一的胸怀。
唐中期以来,由于音乐的发达,特别是我国西北民族音乐(如高昌、龟兹的音乐)传人长安等地,原来盛行的句式整齐的五言或七言诗,要谱人乐曲有较大困难。因为五言或七言诗句式相当呆板,而新兴的乐曲却相当灵活而不固定。为了便于歌唱,人们就按照乐曲的节拍来填写长短句参差的歌词,这就是词。词最初来自民间创造,以后一些文人也倚声(按声韵)填词。晚唐五代时已出现了不少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煜。到了宋朝,词成为极重要的文学体裁,涌现出了大批很有成就的词人,仅《全宋词》著录的词人就有1300多人,词作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等。
北宋前期,政治局面比较稳定,统治阶级追求享乐,词人的境界一般不高,仍沿着晚唐五代绮丽的词风发展。当时负有盛名的柳水,注重从都市生活中去摄取大量题材,又大量吸收口语人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对词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影响。但他的词大多表现男女的离情别绪和悲叹个人的沦落江湖,格调不高。苏轼突破了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把山川景物、纪游、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等丰富内容写进词中,扩展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苏轼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词的构思、意境、炼字琢句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独创性。她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塑造出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富有声调美。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她的词以宋室南迁为界,有前后期的不同。前期反映少女少妇的生活,欢乐而明快;后期充满身世飘零、国家兴衰之感。李清照是公认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