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己立人为师之道
立己立人为师之道
这次讲座对我影响最深的几句话是:生命是可以改造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教无类”。孔子人道:第一,成器之道;第二,生生之道;第三,成德之道。人文教化。
人道的关键:观察天时,观察地利;知道人和。人道可以决定最后的吉凶。人道是自我运化生命的门径;人道是让人生命不朽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爱别人而活。
2013年4月19日聆听了台湾师范大学赵玲玲教授在名家论坛所讲的《孔子的人文时教》第一、第二讲。第一讲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文之道,揭示了生命是可以改造理论,人人都可以改造生命。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其使命就是践行“人文之道”。所以说老师是改造生命的职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第二讲主要讲生命的价值。首先分析了“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通过分析告诉我们,人道就是仁和义。今天,我们作为老师,是否感觉到自己称职?这是值得思考,值得对比和探究的。
道德——为做人之根本j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人按自然规律去做的过程和结果(所得)。道的概念很广泛,有天道、地道、人道。所有,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就是效法、依照、遵守。人道就是人通过观察、效法天、地、自然之道而产生的,最早知道、行道者就是古圣先贤,依照古圣先贤对人道的理解、探讨和学识者,就是历代的老师。
人道——为师之基本
人道,也就是人文之道。人与其它生物都属于动物,其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人文,人可以通过文来积累经验,来升华知识为智慧,再来教化同类,并把知识传递给后代,再教化后代,使人的心境达到一个明亮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一个传承的作用,教化的作用。我们听了赵玲玲老师的讲解,对教化有了更深刻,对教师的职业的生命性、教化性以及社会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的生命性表现在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改造生命,教化性表现在知道是非、明辨是非、升华生命;社会性最关键的是“有教无类”,增加了人类教育的宽度、厚度和深度。因此说只有明白了人道,才可以当老师。
师道——为立己立人之道
师道就是从仁开始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对仁有各种合乎实际的解释。广而解,“仁者爱人”;反而解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而解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特别是最后的解释,主要是针对老师,只有老师才能立人立己。赵老师对“立人”非常深刻,特别是“立于人”之说,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让人念念不忘,有的老师让人过眼即忘。孔老夫子之所以被称为“万世师表”,是因为他立于当时的学生心中,也立于世世代代的学生心中。他的人文精神、教育思想,就像日月一样,永不过时,并将继续照耀千秋万代。
行道——为师之关键
从事教化他人的过程,就是行道,这是为师的关键。有学问,就要无私奉献给社会。只有行道者,才知什么是道。老师就是行道的引领者,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下自己,作为老师,我们称职吗?还欠缺点什么?在这里所说的称职除了职业资格的称职外,主要指知识称职、理想的称职、境界的称职。作为传统文化的老师,由于早年启蒙教育时,传统文化的欠缺,造成了先天不良;加之这几年社会道德的缺失,我们大都没有比较系统的学习过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补课,必须补传统文化的课。怎么补?读诵传统经典是基础,聆听善知识和有造诣的老师的讲座,加深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弟子规》中的“亲仁”。因为“仁者稀”,选择“仁者”颇为重要,赵玲玲老师就是传统文化的仁者之一,我们有必要跟着她,来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来体会行道为师的方法、思路和境界。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理想,这是教育动力的加油站,这是教育智慧的发动机,这是教育目标的引领者。作为老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高远的理想;还要思考生命,思考社会,思考自然。
今天的学习刚刚开始,我们必须静下心来,通过赵玲玲老师的讲座,去体会立人立己的为师之道吧!
- · 触动心灵的稚语
- · 等待花开
- · 付出爱,收获幸福
- · 宽容学生的无心之过
- · 教师应拥有阳光般的心情
- · 常怀感恩,孝行天下
- · 在挫折中活出尊严
- · 唱从善歌,圆家园梦
- · 暑假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 · 教师假期有感
- · 谈怎样与学生交流
- · 别让心太累
- · 端午节杂感
-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 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
- · 学习《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 · 《孔融让梨》有感
- ·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 · 唱从善歌,圆家园梦
- · 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