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赏析
标题: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1:
宋神宗熙宁八年,即乙卯1075年,三十九岁的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本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王弗十六岁嫁于苏轼,天资聪颖、温良贤淑,见识广博,夫妻感情一向笃厚。但是,在她二十七岁时不幸于汴京(今开封)去世。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州。经过了十年宦海浮沉的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从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十年来,阴阳两隔的夫妻,互相遥念,却各无消息。“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作者无日无夜不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象却时时地在脑际闪现,难怪词人说“自难忘”。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挚。如果说这是写生死分割时间之久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是写分处两地,相距之遥了。当时的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亡妻则葬在四川故乡,故曰“千里”,妻子孑然一身埋于坟茔,所以说“孤”。遥远又孤单,满腔的凄苦无法向亲人诉说。夫妻无法共话,不仅是因为千里相隔,更主要的是生死别离,无法超越。这是何等的无奈?!接下来笔锋一转,“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妻得以重见,又能如何呢?作者用假设的语言逼进一步:纵使相逢,大概妻子也不认得我了。在这妻子离开的十年里,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被当权派排挤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过早地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梦前,抒发了对妻子绵绵不绝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下片则是写自己的梦中所见和所感。
下片首句“夜来幽梦忽还乡”中,一个“忽”字,点出了梦境的恍惚迷离之情状。“小轩窗,正梳妆。”是说:梦中看到妻子还像往常一样在窗前对镜梳妆打扮。这是虚中带实的写作手法,再现了夫妻青年时期的生活情景。阔别已久的夫妻,一旦相见,定然有着千言万语要相互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从何说起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一有泪无声的细节描写,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又取得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则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作者想象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在荒郊野外,那长满小松林的山冈上,孤寂的妻子一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因思念丈夫而伤悲!这里作者表面是写妻子因怀念丈夫而悲伤欲绝、柔肠寸断,实际上则是表现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作者将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附注于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
作者用虚实结合、叙述白描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妻子的悼念之中又有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故而将夫妻之情表达的深沉而执着,感人至深。
用词写悼亡,苏轼是中国词坛的首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赏析2: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在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