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指挥机构: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村级、乡直机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组和应急抢险队。
1、职责分工:
①、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县防汛办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本乡、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山洪灾害日常事务的处理,发现异常特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的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2、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气象等雨情、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转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市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组织工作,负责将转移人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调度运行,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宅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约 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3、明确责任人: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略
监测预警
一、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1、根据全镇各村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连续下大雨2小时以上,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
2、实时监测:
①、监测内容:如遇连续降雨天气,要特别注龙潭水库、卡湖、水坝、兴隆村地质灾害。随时掌握信息,同时注意观测打木水库水位上涨情况。
②、监测系统的设立:按照各种灾害的特点,由责任单位布设监站点,重点以观测为主,如发现异常现象,必须迅速上报镇防办。
3、通信:
①、一般电话通信,紧急情况采用鸣锣、口哨;
www.xuehuiba.com②、给重点监测点配置电话。
4、预报预警:
①、预报内容:根据上级气象预报,镇防办负责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水利、国土资源部门发布。
②、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落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塘堰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泥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③、预警启用时机
A: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防汛指挥部全体人员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B: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上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C: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D:水库及塘堰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5、预报发布及程序
A: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按照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B: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塘堰溃坝时),村可直接报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6、预警方式: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一般情况电话、手机联系,严重紧急情况实行鸣锣、广播、口哨三种形式预警。
转移安置
一、转移安置:
1、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2、转移实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有组织集体转移为主。
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具体转移地点、路线以防汛预案规定的转移路线为准。
4、凡是有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村组户,必须由所在村制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5、根据山洪灾害易发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
6、如交通、通讯中断时,各村、组要迅速组织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责任人要果断的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在预定的安全区。
二、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实行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充分发挥治安中心户、党员中心户的作用,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 · 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 手机话费报销管理制度
- · 机关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 · 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制度
- · 转渠口学区定西小学班主任责任书
- · 效能投诉网管理制度
- · 干部考察预告办法
- · 定西小学微机教室管理责任书
- · 村财务管理制度
- · 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