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学社十月工作总结
齐民学社十月工作总结
十月是协会换届以来首次开展活动。由于协会在过去一年中采取了某些不恰当的发展战略,导致协会后继无人的危机比较严重。好在今年5月下旬的公开招募中出现了一批素质过硬、立场坚定的优秀人才,是他们的加入是协会最大的财富化解了这场危机。
尽管如此,加大对协会骨干的培养、继续扩大骨干成员数量依旧是协会在新的一年中所有工作的起点和重中之重。为达此目的,协会主要采取了下列步骤:
一、 组织十一下乡
下乡接受锻炼、重视社会调查、培养吃苦精神、培养平民意识,这是协会对骨干及会员的基本要求。在一年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懂得下乡最大的意义在于下乡者自我成长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关注三农,塑造自我”这句话的涵义。本次十一下乡共组建了四个分队,奔赴武汉江夏区、湖北咸宁、仙桃三地开展调研,共计29人参加。还有一队(共3人)参加了由湖北大学爱心社组织的赴湖北红安县的支教团。
为更多同学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培养新人是此次下乡的主要目的。总体来讲,本次活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通过此次下乡调研,一批有志于农村研究的新人加入了协会,壮大了骨干队伍,而业已加入的骨干成员在下乡中得到了锻炼机会,也更加坚定了信念。这批新老骨干将在未来协会各次活动中发挥领导作用。
本次下乡的略显冒进,但也只能如此。在于协会到目前为止都还很缺乏能够独立带队下乡的人,只好再次依靠同学关系和往届骨干来带队,是他们的付出为新人们提供了锻炼的场所。
至于下乡中的其他总结,已于专门的材料中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二、 招干、招新,重组协会组织框架
借助社团联合会统一安排的招新,本协会此处共招收了40名会员,正好符合招新前的预期人数。鉴于协会精力有限,在招新中我们没有“贪多求大”的的心态,40人的规模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再辅助以有效的组织结构,就可以有效动员会员参加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中,协会的组织框架没有能够有效运行起来。本月下旬,经过长时间的准本、讨论,协会对已有结构做出大范围调整。主要是:
1、将协会分为事业部门和职能部门两大类。前者负责协会分类活动的开展,后者负责常规性事务处理。事业部门下设社会调研部、社会公益部、学术活动部三个部门,职能部门下设秘书处、联络部、宣传部三个部门。。各部分工及要求见下表:
2、
事业部门
名称
职能介绍
要求
o 社会调查部
负责下乡调研、组织和培训调研人员、协助其他项目的调研部分、独立课题研究等
热心社会调查、兴趣广泛、有一定组织能力
o 社会公益部
负责劳工培训、社区援助、义务支教、衣物义卖、公益募捐等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o 学术活动部
负责举办讲座、学术沙龙、读书会、学术资料收集、内部理论培训、协会书架管理等
知识广博、读书广泛、笔力深厚,有志于三农研究
职能部门
o 秘书处
会员资料管理、资料发放、财务与采购、会议记录、协助接待外来人员等
做事细心、负责,擅长文字
o 联络部
商业赞助,学术机构、政府单位、
民间机构、校外社团联络等
性格开朗大方、能说会道、敢于冒险
o 宣传部
海报制作与张贴、网络维护、宣传品制作与悬挂等
认可协会精神,有一定的书法、文字功底
3、 所有会员必须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加入某一个事业部门,各楼栋选取楼栋代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协会管理层和会员之间的互动,改变过去会员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非均衡状态,提高会员参与协会各项事务的积极性。
三、举办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孙恒公益讲座
原本的打算是为打工青年艺术团在我校后勤中筹备一场慰问演出的,但后来由于多方原因未能成行,演出改为公益讲座。
本次讲座是和社会学系刚成立的“社会调研与社会服务中心”一道开展的。孙恒的演讲在良好的宣传之下吸引了180左右的人前来听讲,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是协会首次将这样较大规模的活动交由某一个部门来负责,锻炼了活动负责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增加了新组建的各部门间的有效磨合。
此外,本月中协会还制作了统一标志,主要是印制文化衫、制作会旗、会章,设计制作了协会工作牌和齐民讲坛专用海报、协会活动统一海报等。
总之,本月是协会新学年所有活动的开始。始于本月的协会骨干组建和协会结构调整,将优化协会内部设置,明确各部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配合下月集中开展的协会业务能力培训、具体活动能过操作经验、有效的内部沟通等,协会运作将进一步成熟、规范,协会事业将跨入新台阶!
衷心感谢协会成员在本月中的大力付出,感谢广告学系的游春霞同学在协会文化衫、工作牌、海报专业设计中的大力帮助,感谢社会学系金银同学在下乡中的付出,感谢社会学系李国臻同学在协会结构调整中提出的宝贵意见,祝愿我们的事业能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