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鲁迅先生说:‘雪下正紧,说紧字极具神韵’。的确如此。大雪纷飞,荒野独行,在冲天的火光中,英雄知道拼命挣扎想回家和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已被大火吞噬了,眼中的热泪只有迎着呼啸的北风无声的飘洒,他注定要漂泊,前路属于他的只能是雨雪霏霏,而永远不会有杨柳依依。这就是英雄末路的悲剧之美,令人扼腕叹息。这不是官逼民反的简单之事,而是官逼官反,这样的世界是腐烂透顶了。有人曾为林冲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投影,大声朗读。
www.xuehuiba.com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让我们套用金庸小说中一句话来结束课文:那一夜,我看到了真正的江湖。
四、巧妙的细节描写:
过渡: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很多,比如:(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种细节描写也不少,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再比如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五、语段阅读:(巧妙的情节安排)
1.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问:本文是长
篇小说节选,好像应该从第二段开始选起,因为第一段与本文的主要故事看 起来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从第二段开始,而非要选上第一段呢?第一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明确:这一段实际与课文部分的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人物还是对情节都有着重要 作用: ①、这段描写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
②、这段描写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 下伏笔, 做好铺垫。如果没有这段描写,下文写李小二向林冲报告消息就会显得突兀。
③、这段描写也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他被发配到沧州,并没有向陷害 他的仇人报仇的想法,反而与李小二你来我往地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表现了典型的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2.阅读第二部分(2-5段),讨论:
(1):这一部分,情节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明确: 陆谦来到沧州,密谋杀害林冲,使情节陡起波澜。
(2):作品为什么不直接描写管营、差拨等四人的谈话?作者通过李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思来交代情节,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语文免费教学案-三块钱国币
- · 闺塾
- ·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 语文免费教学案-《巴尔扎克葬词》
- · 祖孙之间
- · 《窦娥冤》教学设计
- · 散文诗两篇
- · 语文免费教学案-药 免费教学案示例二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