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娘 子 关 前
记叙线索
从上表可以看出: 本文以部队行军的路线和行程为线索,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即按行军的先后顺序来叙写。每段都有小标题,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可独立成篇。
段落大意:
一、“山路上”写途中的艰险,敌人破坏的惨状和老百姓逃难避敌的情形。
二、“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写第二天的行军,经过“接近敌人的区域”。敌人运输线屡遭破坏,陷入困境;河北人民抗日的爱国激情高涨。
三、“通过敌人的封锁区”写第二天夜晚的行军,进入敌人的封锁区。年轻战士的崇高觉悟,妇女干部的勇敢精神。(不畏艰苦、乐观主义精神)
四、“核桃园”还是写第二天夜晚的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核桃园。 国民党军队的惨败,日寇的残暴、虚弱及汉奸的无耻。
五、“再会,同志!”仍然写第二天夜晚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险境桃水桥。与向导依依惜别之情。
六、“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座山”写第二天夜晚到第三天清晨的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五太路,到达娘子关前。一天一夜行程一百二十九里,胜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
七、“还我河山”写第三天上午的行军,到达“敌人的后方”,我边区的巩固地带。“还我河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抗战必胜。
“还我河山”: 南宋名将岳飞率兵抗金,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受奸臣秦桧、张俊、万俟呙等诬陷,蒙冤下狱,不久,被杀害于风波亭。岳飞临刑前,曾发有“前赴后继,还我河山”之壮烈遗言。“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归还”的意思。课文中那写在墙上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意思是说: (一定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重新回到人民的手里,也就是说,一定要从日寇手里收复祖国的土地。
第 二 课 时
课文分析:
一、穿插描写,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课文叙述了抗战时期作者在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同时穿插描写了三方面的情况(即敌、顽、我)。
1、日本侵略军的残暴野蛮,汉奸的卑劣怯弱。( 一、四部分 )他们既凶残又虚弱,是外强中干的。他们侵占我大片国土,强占城镇和交通要道,到处烧杀抢yin,弄得广大农村寂寞而荒凉,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在敌占区内,他们构筑据点,收罗汉奸,组织“自警团”,妄图巩固。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不时受到我抗日军民的聚歼和袭击,只能死守几个孤立的据点,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 一、四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的方针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们对日寇实行妥协、投降政策,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可是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有时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进行抵抗,但往往是一触即溃。
- · 《祭十二郎文》赏析
- ·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 · 内蒙访古分析
- · 文学和出汗
- · 威尼斯2
- · 荆轲刺秦王
- ·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 · 荆轲刺秦王免费教学案
- · 神奇的极光 免费教学案
- · 香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