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正文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898
概要:(五)《不要秘诀的秘诀》引用了哪几段材料?讲了哪些道理?作者是怎样将破与立结合在一起的?分析:作者引用的第1段材料是明代吴梦祥的学规,论述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论述时,作者将“须专心致志”(立)与“勿或作或辍”(破)结合了起来。第2段材料是南宋学者陈善的《扪虱新话》,论述了读书要讲究“活”和“用”。论述时,作者立的是读书“须知入知出”,破的是读书“死在言下”。第3段材料是南宋的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进一步论述了读书“不必太滞”的道理,其中读书“须不求甚解”为立,“勿死扣不放”为破。第4段材料是《庄子·天道篇》,论述了“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的思想,其中,须去“糟”取“精”为立,勿“兼收并蓄”为破。(六)《欢迎“杂家”》这个题目的“杂家”为什么要加引号?分析:表示有特定意义的词。文中是指有广博知识(包括有各种实际经验)的人。(七)《欢迎“杂家”》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分析: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文章采取了先摆论据,后确立论点 www.xuehui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五)《不要秘诀的秘诀》引用了哪几段材料?讲了哪些道理?作者是怎样将破与立结合在一起的?

分析:作者引用的第1段材料是明代吴梦祥的学规,论述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论述时,作者将“须专心致志”(立)与“勿或作或辍”(破)结合了起来。第2段材料是南宋学者陈善的《扪虱新话》,论述了读书要讲究“活”和“用”。论述时,作者立的是读书“须知入知出”,破的是读书“死在言下”。第3段材料是南宋的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进一步论述了读书“不必太滞”的道理,其中读书“须不求甚解”为立,“勿死扣不放”为破。第4段材料是《庄子·天道篇》,论述了“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的思想,其中,须去“糟”取“精”为立,勿“兼收并蓄”为破。

(六)《欢迎“杂家”》这个题目的“杂家”为什么要加引号?

分析:表示有特定意义的词。文中是指有广博知识(包括有各种实际经验)的人。

(七)《欢迎“杂家”》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分析: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文章采取了先摆论据,后确立论点

www.xuehuiba.com

的方法,水到渠成的提出了中心论点。第1段,讲一个浅近的道理:博比专更重要。第2段,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强调了一个明显的事实:专不易,博更难。第3段,摆出一个错误的看法:片面强调专而忽视博并予以否定。第4段,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心论点: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

(八)《欢迎“杂家”》的结论是正面呼应论点,还是反面呼应论点?它与哪一段紧密呼应?

分析:从反面呼应论点。与第3段紧密呼应。

(九)“不求甚解”现作何解?而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又作何解?

分析:一般人现在常把“不求甚解”解释为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用为贬义词。其实,陶渊明当初用它时,却是含有褒义的:读书重在领会要旨,不过于死扣字句,钻牛角尖。可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一是劝戒读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不要固执一点。应该说,这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完全不应该滥加非议。

(十)《不求甚解》的第1段与题目有何关系?陶渊明的话与文题有何关系?引用诸葛亮事例、陆象山语录对文题有何作用?

分析:第1段是对“不求甚解”的“辩解”。阐明陶渊明的话是对“不求甚解”的“正解”。引用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和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不必太滞”的语录,是对“不求甚解”的“例解”。

(十一)《学问不可穿凿》否定怎样的治学态度,提倡怎样的学风?

分析:否定治学中的“穿凿附会”的态度,肯定治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

(十二)《学问不可穿凿》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的前半部分(1~9段)论述“穿凿附会”之“不可”,后半部分(10~13段)论述“实事求是”之“必须”。全文采用了两扇开阖的结构布局形式,正反对照,先破后立,给人留下极其深刻印象。

(十三)《学问不可穿凿》一文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好处?

分析:《学问不可穿凿》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第一种是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作者将“穿凿附会”的坏处与“实事求是”的好处作比较,从而说明了治学不可“穿凿附会”,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正反对比,对问题的分析全面完整,是非分明,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第二种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为了证明“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治学态度,举了汉代的班固和唐代的颜师古这两个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三种是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为了说明“学问之道是穿凿附会不得的”。引用了苏轼的《调谑编》和罗点的《闻见后录》里的材料,有根有据,令人信服。

(十四)这四则杂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鲁迅杂文有何区别?

分析:四则杂文发表于60年代初,主要谈的是学习问题,它们以明白的说理见长,不像鲁迅的杂文那样隐晦曲折,笔锋犀利。它们常常以生动的事例,众多的引证,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新鲜活泼,其目的是为了疏导说理,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因而它们是用于人民内部的一种疏导式杂文。鲁迅的杂文写在解放前,主要用以揭露和批判敌人,因而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是一种匕首投枪式的战斗式杂文。

三、教学过程(www.xuehuiba.com)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我们读过《燕山夜话》中的《事事关心》,文章开头引用了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一副什么对联?学生回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者围绕这副对联谈古论今,阐明了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的辩证关系。诚然,死读书,读死书是“书呆子”;而不读书空喊政治口号也十分危险,一切立志为祖国富强作出贡献的青年人,必须努力读书!邓拓同志写作《燕山夜话》的宗旨就是“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他在《燕山夜话》合集的“自序”中写道:“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跃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这是一位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家,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十分关切的学者、作家的肺腑之言,也是对我们后生学子的殷切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