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正文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898
概要:提示:《为“不求甚解”正名》《“不求甚解”辨》(2)“不求甚解”有哪两层含义?确定这两层意思的根据是什么?提示:“不求甚解”的一层含义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对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3)“好读书”与“不求甚解”有何密切联系?肯定不求甚解的读书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阅读文章第3段可知: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是“不求甚解”的前提,“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肯定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后,文章又强调指出:“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此句目的是为了划清此“不求甚解”与彼“不求甚解”的界限,换句话说,只有用认认真真的态度,去“不求甚解”地读书,才可能做到“开卷有益”。文章有了以上两层含义,就使说理更加严密,全面辩证,无懈可击。(4)迁移运用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提示:《为“不求甚解”正名》

《“不求甚解”辨》

(2)“不求甚解”有哪两层含义?确定这两层意思的根据是什么?

提示:“不求甚解”的一层含义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对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3)“好读书”与“不求甚解”有何密切联系?肯定不求甚解的读书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阅读文章第3段可知: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是“不求甚解”的前提,“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肯定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后,文章又强调指出:“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此句目的是为了划清此“不求甚解”与彼“不求甚解”的界限,换句话说,只有用认认真真的态度,去“不求甚解”地读书,才可能做到“开卷有益”。文章有了以上两层含义,就使说理更加严密,全面辩证,无懈可击。

(4)迁移运用——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结合实际,口述新的立意。

“看风使舵”新解

“班门弄斧”辨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看风使舵”一词,多用于贬意,常用来讽刺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从成语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但要注意借成语出新,不能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

6.指导学生阅读《学问不可穿凿》。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

(1)《学问不可穿凿》一文开头部分所说的学术研究、治学态度、思想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一条件关系的复句概括。

提示:只有用科学的思想方法作指导,才能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有了正确的治学态度,才能在学术研究中克服穿凿的毛病。

(2)学问不可穿凿应该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和“穿凿”的治学态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实事求是”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而“穿凿”则是主观臆断,其根本区别还是思想方法正确与否。

(3)这篇文章从整体看,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文中引用苏轼《调谑编》的记载和罗点《闻见后录》中的记载是引证还是例证?

提示:从整体看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文章前半部分论述了“穿凿附会”之不可,后半部分论述“实事求是”之必需,先破后立,对比鲜明。文中引用的记载,是例证。

(4)“这样的笑话是不是苏东坡等人故意挖苦王安石呢?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成分,这样的笑话并非凭空捏造,却是事实”,既然是“事实”,“并非凭空捏造”,为什么又不排除“故意挖苦”的成分?作者是不是犯了穿凿的毛病?

提示:作者的推论是依据事实的,因为苏东坡在政治上竭力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措施,所以说并不排除“故意挖苦”的可能性。

7.比较四篇杂文,概括其共同特点。讨论、归纳:

(1)从内容看,四篇杂文尽管角度不同,但都是针对现实,围绕谈读书治学这一中心进行论述的。(可让学生将四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有机地组合成一段话,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从写作方法看,四篇杂文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谈论之间藏情趣”,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3)从语言风格看,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结合“思考练习”三,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8.比较邓拓的《杂文四则》与鲁迅的《杂文两篇》的不同点。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知识短文,从内容、写法、风格上进行比较、归纳)

〖小资料〗

一、作者。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即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  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

www.xuehuiba.com

958年秋,调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邨”(与他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时住在的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谐音)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