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正文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898
概要:邓拓的四则杂文,其中心就是谈如何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伟大的时代!(邓拓的生平事迹初中阶段已有交代,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1.整体连读:用“观其大略”的方法,结合“自读提示”第2段和“思考与练习”一,了解四则杂文的基本观点和引证、例证、对比等论证方法。2.研读文言句段: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和下列练习:(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中“戒”与“权”作何解释?“工夫”能否换成“功夫”?提示:“戒”:防备;“权”:暂且。“工夫”不能换成“功夫”,“工夫”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造诣。(2)“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中哪一个“且”字与上段文字中的“权”意思相同?“平平读”和上段文字中哪一句意思相近?提示:第二个“且”与“权”意思相同;“平平读”与“读书切戒在慌忙”意思相近。(3)“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似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邓拓的四则杂文,其中心就是谈如何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伟大的时代!(邓拓的生平事迹初中阶段已有交代,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整体连读:用“观其大略”的方法,结合“自读提示”第2段和“思考与练习”一,了解四则杂文的基本观点和引证、例证、对比等论证方法。

2.研读文言句段: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和下列练习:

(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中“戒”与“权”作何解释?“工夫”能否换成“功夫”?

提示:“戒”:防备;“权”:暂且。“工夫”不能换成“功夫”,“工夫”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造诣。

(2)“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中哪一个“且”字与上段文字中的“权”意思相同?“平平读”和上段文字中哪一句意思相近?

提示:第二个“且”与“权”意思相同;“平平读”与“读书切戒在慌忙”意思相近。

(3)“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似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鸠”应是形声字,王安石解为“从九从鸟”是误为什么造字法,请从苏东坡的调笑中推知。

提示:会意法。(“鸠”,《说文解字》中解为“从鸟九声”。《诗经》中只有“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之句,苏东坡续以“和爷和娘,恰似九个”是按照王安石的解字法故作附会之说,目的是讽刺王安石犯了穿凿的毛病。)其实“九”表示“多”,“七”也表示多,“九”是声中有义,“鸠”应当是会意兼形声,王安石不误。

3.指导学生自读《不要秘诀的秘诀》。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

(1)《不要秘诀的秘诀》这个题目中两个“秘诀”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提示:第一个“秘诀”是指“可以不下苦工夫就会读书、作文的秘密方法”;第二个“秘诀”是指“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以之为基础的科学读书方法”。

(2)文中引用哪四段材料?分别阐述什么观点?

提示:引用了吴梦祥的“学规”、陈善的《扪虱新话》、《陆象山语录》、《庄子·天道篇》;分别阐明了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知“出入法”,不要死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

(3)文中引用的四段材料由哪些语句来过渡?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过渡段“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而是一些经验谈”;过渡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段首过渡词是“至于”,有引领下文的作用。这些过渡语句使文章引用的材料杂而有序,浑然一体;行文流畅,没有割裂感。

(4)作者提出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作者就是这样读书的典范,试结合本文,举例说

www.xuehuiba.com

明。

提示:引用吴梦祥“学规”,明确指出“不出门户”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引用轮扁的话,指出了他的话不无偏颇。

4.指导学生自读《欢迎“杂家”》。自读思考题及提示:

(1)题目中的“杂家”为什么加引号?

提示:“杂家”一词在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含义,题目中的“杂家”是借指具有广博知识的人,属于特指,所以需加引号。

(2)文章开头论述了什么观点,这和文中提出的“欢迎杂家”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文章开头论述了“专”与“博”的关系,指出了知识广博的重要性。和“欢迎杂家”之间是因果关系(或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3)在《欢迎“杂家”》中作者论述了“博与专”的辩证关系,强调知识广博的重要性,指出“专”要以“博”为基础;而在《燕山夜话》的《共通的门径》一文中作者在论及博与专的关系时,作者又说,“一般说来,在博的基础上求专,或者在专的基础上求博;先求博而后求专,或者先求专而后求博,都是可以的。”这两种提法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论述问题的角度不同。

(4)邓拓是不是“杂家”?

提示:如果“杂家”是指知识广博的人,那么邓拓是“杂家”,一部《燕山夜话》,熔百家典籍于一炉,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

5.指导学生自读《不求甚解》。

《不要秘诀的秘诀》中提到“不求甚解”的读书法时指出:“本来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以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你想全面辩证地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请认真阅读《不求甚解》这篇文章。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

(1)《不求甚解》这个题目既没有表明“反对”,也没有表明“赞成”,请根据文章的内容作适当补充,使“题目”能表明作者对“不求甚解”的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