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08-23 00:30:34]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8800次
概要: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D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标签: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www.xuehuiba.com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D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①—④从大到小句。写景的顺序是从俯到仰,由面到点,自远而近。
9、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听觉。
10、这段景物描写,总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下文对醉翁亭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环境。
1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 )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D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①—④从大到小句。写景的顺序是从俯到仰,由面到点,自远而近。
9、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听觉。
10、这段景物描写,总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下文对醉翁亭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环境。
1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 )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Tag: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