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教案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 正文

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

[12-03 17:27:56]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初中音乐教案   阅读:8240
概要:2. 新授: 欣赏《Do-Re-Mi》 《孤独的牧羊人》 (1) 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 (2) 老师简介作品: 《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均选自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奥斯卡.哈默斯坦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 《Do-Re-Mi》采用大调式,2/4拍,二段体结构写成.歌曲第一乐段富于叙述性,以音阶式进行为主,并与歌词的音节、儿童的语言音调紧密结合.第二乐段的特点是将每句起音按音阶“do、re、mi、fa、sol、la、si”的顺序组织起来,乐句的结尾采取了两种衔接形式。 《孤独的牧羊人》是影片中孩子们所表演的木偶剧里的一首叙事歌曲。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一个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歌曲生动活泼。旋律中大跳音程的运用,以及上行模进等手法的运用,加上演唱者惟妙惟肖的声音模仿,使歌曲诙谐而又风趣。 (3) 欣赏《Do-Re-Mi》。 分析歌曲旋律:前四句的落音分别比后面一句的起音高一级音,后四句的落音则与后面一句的起音相同,使乐句的展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最后,歌曲以上行的大
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标签:初中音乐教案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2. 新授: 
欣赏《Do-Re-Mi》 
《孤独的牧羊人》 
(1) 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 
(2) 老师简介作品: 
《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均选自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奥斯卡.哈默斯坦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 
《Do-Re-Mi》采用大调式,2/4拍,二段体结构写成.歌曲第一乐段富于叙述性,以音阶式进行为主,并与歌词的音节、儿童的语言音调紧密结合.第二乐段的特点是将每句起音按音阶“do、re、mi、fa、sol、la、si”的顺序组织起来,乐句的结尾采取了两种衔接形式。 
《孤独的牧羊人》是影片中孩子们所表演的木偶剧里的一首叙事歌曲。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一个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歌曲生动活泼。旋律中大跳音程的运用,以及上行模进等手法的运用,加上演唱者惟妙惟肖的声音模仿,使歌曲诙谐而又风趣。 
(3) 欣赏《Do-Re-Mi》。 
分析歌曲旋律:前四句的落音分别比后面一句的起音高一级音,后四句的落音则与后面一句的起音相同,使乐句的展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最后,歌曲以上行的大调音阶结束全曲。歌曲的歌词原文是采用同音异义的手法来写的。 
分段欣赏。 
请一些同学来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随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 
(4)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听赏音乐一遍。 
听赏后,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听辨旋律猜角色。 
(5) 对比欣赏。 
(6) 对比了解,重在感受。 
3. 小结。 
4. 结束下课。 
《读书郎》(第一教时) 
一、 教学内容 
唱:《读书郎》 
二、 教学目的 
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的吐字演唱歌曲《读书郎》,表现其活泼、天真的形象。 
三、 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 
《读书郎》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具有鲜明西南民歌特点的创作歌曲,2/4拍,羽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一段体。歌中采用了比较密集的节奏,富有动感的旋律进行,以及下滑音和倚音的应用,生动的刻画了读书郎天真活泼的形象,口语化的歌词又表现出他知书达理、坚强自尊的内心世界。 
重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基本情绪。 
难点:下滑音和倚音的演唱。 
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2. 导入新课: 
师:请你们说一说,读书是为了什么?一个在旧社会生活的孩子努力读书又为了什么呢? 
请学生听范唱,再欣赏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基本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 新授: 
(1) 点题,学唱〈读书郎〉。 
(2) 学习歌谱: 
1=F 2/4 
( 
这首歌几乎包括了小学阶段所有常见的节奏型。 
复习常见的节奏型。 
学习歌谱。 
(3) 学习歌词: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那,没有学问喽无脸见爹娘。没有学问喽无脸见爹娘。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哪,不受人欺负呃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负呃不做牛和羊。 
歌曲的歌词较通俗、口语化,应唱得轻快活泼,但不可轻佻肤浅。 
跟琴演唱。 
录音哼唱。 
有表情地演唱。 
(4) 师生共同编排一些律动,边唱边跳。 
4. 小结。 
5. 结束下课。 


《读书郎》(第二教时) 
一、 教学内容 
听:《步步高》 
二、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了解广东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熟悉高胡的音色,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 
三、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广东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 
难点:引导学生听辨高胡音色,培养学生听辨音色的能力。 
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2. 点题:欣赏〈步步高〉。 
3. 新授: 
(1) 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 
思考:由什么乐器演奏? 
答:高胡。 
(2) 简介作品: 
广东音乐〈步步高〉,吕文成曲。这是一首以我国民族乐器高胡为主奏乐器的民乐合奏曲。乐曲为D宫调,2/4拍,创作大胆采用了新的表现手法,依情谱声。开始就在3 3 5之后采用了突发性的八度跳进,继而再音阶式的下行到5音,开门见山并发性的使乐曲充满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同时也体现了广东音乐高腔式旋法的特点。接着,乐曲以一种自然流畅、时起时伏、抑扬有序而富有动感的音乐语言向前推进。创作中大量采用了乐汇重复的手法以积聚力量,或渐次高涨,或渐次下落,有张有弛,表现了一种步步升高的意境。 
(3) 介绍高胡: 
高胡,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由二胡改革而成,形同二胡。因其定弦及音域均比二胡高四度,在乐队中又担任高音声部,音色清脆、明亮,故称为“高胡”。 
(4) 介绍作者: 
吕文成(1898——1981)广东省中山县人,是一位对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他一生从事“广东音乐”、粤剧、曲艺的演奏、演唱和创作,特别擅长演奏高胡、扬琴。经他改进后的高胡成了“广东音乐”中独具一格的特色乐器和主奏乐器之一。数十年内他创作了大批广东音乐作品,约有100多首,其中如〈平湖秋月〉、〈渔舟唱晚〉等以广为流行。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特点,又吸收了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因素,曲调严整,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给人以清新之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初中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教案范文免费教案下载 - 音乐教案 - 初中音乐教案
《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