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美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8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正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8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12-03 18:41:2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中美术教案   阅读:8555
概要: www.xuehuiba.com 美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儿的古代艺术珍品。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执著地追求在艺术中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力量。他的艺术风格宏伟,感情强烈,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他镇定地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搭在肩上的投石器,头部昂然抬起,警惕地盯视着敌人,眉宇之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地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大卫(雕塑,1623—1624年)贝尼尼(意大利)贝尼尼(1598—1680)出生于那不勒斯,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是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从小聪颖过人、心灵手巧,8岁就开始雕刻作品,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才能,赢得了声誉。大理石在他的凿子下,似乎变得像泥一样柔软可塑。他的雕塑热情奔放、动作性强,有旋风般的力量,非常富于运动感和戏剧性。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的大卫,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8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标签:高中美术教案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www.xuehuiba.com

美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儿的古代艺术珍品。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执著地追求在艺术中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力量。他的艺术风格宏伟,感情强烈,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他镇定地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搭在肩上的投石器,头部昂然抬起,警惕地盯视着敌人,眉宇之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地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大卫(雕塑,1623—1624年) 贝尼尼(意大利)
  贝尼尼(1598—1680)出生于那不勒斯,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是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从小聪颖过人、心灵手巧,8岁就开始雕刻作品,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才能,赢得了声誉。大理石在他的凿子下,似乎变得像泥一样柔软可塑。他的雕塑热情奔放、动作性强,有旋风般的力量,非常富于运动感和戏剧性。
  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的大卫,似乎更具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而运动感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核心题材。
艰苦岁月(雕塑,高100厘米,195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潘鹤
  潘鹤(1925— ),广州市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7年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艰苦岁月》。在这件作品中,潘鹤真实地再现了万里长征那个“艰苦岁月”里红军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艰难的生活留下的粗壮的胸骨,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脸上的粗皮舒展开来,嘴角露着会心的微笑,额上如壑的深沟中贮存着艰苦岁月里结成的苦难——这是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里老战士的形象。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红军战士则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微笑而遐想的目光向上伸展,放逐于无限的长空,憧憬着未来的理想。这个形象已超越了个别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吹笛少年(油画,161厘米×97厘米,1866年,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 马奈(法国)
  马奈(1832—1883)生于巴黎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是法官,因此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自视甚高,看不惯一切保守落后的东西,追求进步和革命。但马奈又没有库尔贝那样的彻底革命精神,而仍有所保留,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以后的艺术中。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艺术,其父母起初希望他学法律或入海军学校,他却两考不中,于是到一艘船上当了见习水手。在一次前往巴西的航海旅行中,他深深为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回国后他就说服双亲,于1850年进入古典画家库退尔的画室作了学生。当他1856年离开库退尔画室时已是一个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夫的画家了,他1861年首次展出于沙龙的《弹吉它的人》和《马奈夫妇像》已显示出这一点。不过马奈更对当代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尤其库尔贝作品大胆的真实性和巴比松画家的外光效果,于是他也突发奇想画了他的第一幅室外画《退勒里宫的花园音乐会》。不过马奈除了像印象派那样考虑光之外,更注重画的内部结构与色彩的结合上,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只有到高更尤其塞尚之后才为人重视。
  马奈的画以其手法的自由和赋予色彩的地位,为未来拉开了序幕。他曾对日本浮世绘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也非常喜欢中国和日本版画色彩上的概括性和形象的平面性,并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对比色。《吹笛少年》就是一例。这是一幅没有阴影、立体表现和深度的画,由于轮廓制造了前缩效果,人物仍有三度空间感。马奈扬弃了自乔托以来将平面转化为绘画空间的方法,背景的灰色和人物一样坚实,似乎如果人物从画面走出来,背景会出现一个类似在模板上穿上的洞。为了加强画面的平面性,人物是在哪个地平线上,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说他是浮在空中也行,目的全在于这个形象的平面的鲜明印象。
吹笛女(雕塑,1904年) 布岱尔(法国)
  布岱尔(又译作布尔德尔,1861—1944)是罗丹的学生,也是一位继承罗丹的创造精神、把雕塑艺术进一步拓展并引向现代艺术的艺术家。他既承袭了古典雕塑的传统,又力求发挥雕塑语言的长处,摆脱罗丹过分注重文学性的特点,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布岱尔的作品充满力量感,雕塑语言含蓄、深沉。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注重写实和心理刻画的雕塑时代,那么布岱尔则开始了一个重视雕塑空间表现力和力度感的时代。他那雄伟、概括的雕塑开创了一代新风。
洛神赋图卷(绢本设色,27.1厘米×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恺之(东晋)
  此卷以三国时代曹植(192—232)的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
  作者逐节描绘故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到了洛水之滨凝神张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亦即甄氏)仙裳飘飘,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赠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们在空中或水上自在地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在击鼓,创世神女娲也在唱歌,曹植和洛神乘着驾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肠。最后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慕不已,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张望,无限依恋。
  此卷主要人物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而形象富于变化。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同时起到了分隔并联系统一长卷中不同段落的作用,保持了构图的完整。画中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曹植的形象具有贵族诗人风度,同时也表现了惆怅思恋的精神状态。画的设色艳丽明快,富于诗意的美。该画对人物心理刻画的成功及擅于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范文免费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案
上一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