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_中考 学习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中考最重要的东西,最基础的东西,充分利用这45分钟,就是把中考最重要、最基础的东西抓住了。
教师的中考总复习通常会分为三个阶段:全面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必须全面复习,练习要覆盖所有的考点,落实双基;第二阶段侧重于重点和难点的复习,强化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适应性训练,避开难度过大的问题,增强自信。同学们应明确每一阶段的重点,掌握复习节奏与进度,配合好教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语文
现在训练“审题能力”:拿到一道题,先思考它要考你什么,再思考你要答什么
语文:每一道题都有“考查点”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关键,语文是中考的第一门学科,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中考总复习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同样用功,但收效却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有的学生把复习重心仅仅放在搜集各种资料,做大量模拟试题上,结果事倍功半。
分析以往中考和模拟测试题,其实丢分的原因通常不在知识积累上,而在不清楚“考查点”:某道题究竟要考什么,自己要答什么,怎样答才合乎要求。
第一反应迅速到位
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
一、明确“考查点”,探索解题思路。
复习时要十分清楚中考“考查点”,每做一次练习,都要清楚这次训练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楚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清楚每一道题的“考查点”。也就是经常问问自己这道题考查什么,进而想一想针对这样的“考查点”,相应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解答的要求是什么,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一定要把自己的复习与《考纲》联系起来,自觉地把每一次解题过程和“考查点”联系起来。经过训练就会形成这种能力,在见到一道考题时就容易做到“第一反应迅速到位”,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借助以往对应考点的解题思路来推知未知。尤其是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能够既“学”又“思”,就能不“惘”不“殆”。
例如课外文言文的考查,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为基础的,它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内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我们要把课本上的文言文读熟、读懂,最好能达到看到一个文言实词就能想起在哪篇文章接触过的程度。与此同时,选取一些浅显的课外文言百字短文作训练。
特别要关注《考纲》中新的“考查点”,研究新试题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训练来提高自己做这类试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复习实效。如今年的“古诗鉴赏”内容,其实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复习中可借鉴其复习方法。
注意你的“失分点”
二、关注“失分点”,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
我们平时的语文复习,基本上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复习计划进行。临近中考,还应该根据自己经常的“失分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如把自己平时做过的若干卷子作一番分析,找出自己丢分频率较高的类型题,进行重点突破。如果觉得自己平时在现代文阅读上丢分较多,就重点突破现代文阅读,通过多做几次现代文阅读训练,摸清自己解题思路上存在的问题,积累一些解题经验,增强阅读题突破。
又如作文,平时我们训练的重点往往在怎样打开作文思路上,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减少“失分点”,也会让成绩在一点一滴中流失:有的同学不注意作文试题是否有“自拟题目”的要求,造成丢分;有的同学无视作文的字数要求,结果被扣字数分;有的同学不注意作文的卷面要求,字写得让阅卷教师看不清楚,会大大影响作文成绩。这些看似小问题,其实中考无小事,这里丢一点那里丢一点,就会发生“木桶效应”,导致成绩上不去。
中考在即,我们应该找到能够收到最大实效的复习领域,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挥正常就可以了
三、重视心理训练。
中考复习训练不要只关注解题训练,还要重视心理训练。临近中考,有些同学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心态,这个时候,要多给自己发出一些正面的暗示:“工夫不负苦心人”“中考和平时的考试没什么大的区别,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了”等等,从而稳定学情绪,增强信心。
“夫战,勇气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语文:鉴赏,就是去判断每一首诗歌的情感
词语配对用,信息要筛选逻辑分析和意境分析都要会
从历年中考及近阶段模拟考试情况看,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表现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下:
基础题:缺少语境分析意识。
阅读题:信息筛选不准确,概括不完整。
诗歌鉴赏题:分析鉴赏能力薄弱。
写作题:审题立意能力薄弱。
现以3月30日联考题为例,分析以上薄弱点,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在最后的复习中取得进步。
基础题:分析细微差别
试题分析:近义词选择
我们( )一个良好的愿望(选项:“怀抱”“拥抱”);用精神食粮来( )孩子(选项:“滋养”“滋润”);让他们身心得到( )的发展(选项:“健康”“健全”)。
考查要点:近义词的运用
易犯错误原因分析:语境分析能力薄弱,词语运用过程中词语搭配的异同点把握不准确。
解题过程分析:
(1)分析语境:与选项对应的词语是“愿望”一词。(2)理解词语含义:“怀抱”意为“心中装有”,“拥抱”意为“搂抱”。(3)在理解词义基础上确定两者的不同点。(4)确定答案:与“愿望”一词搭配的宜为“怀抱”一词。同理,与“精神食粮”搭配的宜为“滋养”,与“身心发展”搭配的宜为“健全”。
得分要领:先选择有把握的两项,再用第三项作为验证,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如:先确定“怀抱”和“滋养”两个选项,初步确定答案为“C”选项,然后用“健全”一词作为验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