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语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高中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正文

高中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12-08 19:24:3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古诗文阅读   阅读:8828
概要: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 彭正生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现在有不少参考书介绍的方法过于繁琐,让学生难于把握。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诗词赏析“三步法”。第一步:写了什么?我们阅读古诗词,首先要看文本中写了什么。根据诗词的内容,这个“什么”我们可以用“人”、“事”、“景”、“物”来代替,即第一步我们要看诗词中究竟写了什么人,或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很多题材的诗歌都要涉及到人,比如游子思乡、边塞战争、闺妇怨夫、怀古咏史等,就是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的诗歌,都要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就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及含义,分析诗歌写了什么人,了解人物的大体情况,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即是说通过阅读诗歌,知道它写的是哪一类人,是
高中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标签: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xuehuiba.com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 彭正生

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现在有不少参考书介绍的方法过于繁琐,让学生难于把握。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诗词赏析“三步法”。
第一步:写了什么?

我们阅读古诗词,首先要看文本中写了什么。根据诗词的内容,这个“什么”我们可以用“人”、“事”、“景”、“物”来代替,即第一步我们要看诗词中究竟写了什么人,或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很多题材的诗歌都要涉及到人,比如游子思乡、边塞战争、闺妇怨夫、怀古咏史等,就是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的诗歌,都要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就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及含义,分析诗歌写了什么人,了解人物的大体情况,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即是说通过阅读诗歌,知道它写的是哪一类人,是游子还是思妇?是征夫还是隐士?是自己还是别人?要辨明人物身份的类型,才能对诗歌内容作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2002年高考题,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从“闻折柳”想起“故园情”,可知这正是写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我们也可以从诗中看到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孤单寂寞,思乡思亲的游子形象。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个渔翁形象,从山没有鸟飞,路没有人踪这样的环境中,渔翁还在专心钓鱼,以及“孤”“独”两个字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孤傲清高、凛然不可侵犯的渔翁。我们从柳宗元被贬柳州,以及他正直而脱俗的人生可知,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他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再看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从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略事梳洗,即靠楼盼人归,然而千帆过尽皆不是,失望之情跃然脸庞。悠悠的江水带走了余晖,使她空自伥望,黯然神伤,柔肠寸断,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有些叙事的诗歌,常常把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读者首先要弄清诗歌中究竟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把人、事、景、物再现出来,从而理清事情的基本内容,即事情的起止经过。再理解它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起到什么作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有座百尺高的烽火楼。在黄昏时分,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如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这首诗前三句写景叙事,最后一句抒情,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高中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有些写景的诗歌,题目中会问到“这首诗写了什么意象?”或“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弄清了诗歌中描写的这些景物,对理解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很多写景状物的诗歌,或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或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构成完美的意境。因为作者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情,因此我们就要通过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把握景与情的内在关系,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与诗歌的主题。
例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空林”炊烟,诗人登高远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 “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一片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在山中“观朝槿”,在松下“折露葵”,不“与人争席”,优美的自然风光,衬托出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充分显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高考中常常这样出题:
1.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叫做“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而答题时就要抓住诗句或一些词语,展开自己的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我们阅读古诗词,第一步就要抓住这些诗歌中最表面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即诗词中所写的人、事、景、物,为下面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服务。
第二步:抒了什么情?

古人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无论是写人叙事,描景写物,还是写边塞战争、咏史怀古,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只是不同的作品抒情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直接抒情,有的间接抒情。而准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又是评价古典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所以前面第一步理清了诗歌中写了什么人、事、景、物,这就为第二步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1] [2] [3]  下一页


Tag: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语文阅读 - 古诗文阅读
《高中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