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郭小华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我校在近几年的政活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导学”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在教师己经认识和掌握了教学规律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学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导”,学生“学”,“导”为主体 ,“学”为主线,把讲授、自学、讨论、谈话、练习等各种形式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无疑是大有益处,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规律的。“导学”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课前复习 ,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 。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 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 但对于一个新课题 ,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 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 一是: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 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
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自学是关键 ,自学是内因,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学生的认知是任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得到答案。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座位的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组,也可以是小组、全班讨论,还可以是设立正反两方观点的争论。教师应有意识、有准备地设置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既要防止讨论过于简单,出现众口一声的场面;又要防止问题过于深奥,出现无言应答的冷场。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和锻炼。
第五步,教师讲解,即“讲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迫切需要老师精讲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精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清除思维障碍、 侧重联系等几个问题。 老师讲的正是学生所要听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解渴”。
任何知识都处在特点的体系中,并与体系中的其它知识密切联系。 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问内在的联系, 把知识纳入整个体系中, 掌握它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逐步系统化, 这样既促进学习,又便于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的听讲是有目的的听讲, 接受教师具体指导,并将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对照,改错、补漏、加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