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案5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12-03 18:41: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中美术教案 阅读:8404次
概要:课本中刊载的三幅“树”,正是从蒙德里安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以树为题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的多幅作品中选出的。他其后又作了多幅带着该树“影子”的更加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画作,以至1913年的《线与色的构成》、1914年的《构成6号》等作品已是纯抽象的几何图形的作品了。如果将这些作品排列起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由具象到抽象的探索过程。《红树》创作于1908年,是蒙德里安脱离传统写实画法、开始探索表现性新艺术形式的初始作品,从其笔法和用色来看,显然受到凡高的影响。《灰树》创作于1912年,是蒙德里安来到巴黎后受到立体主义影响,按照立体主义的分析方法,舍弃三维空间、追求平面性构成、注重构图的平衡、探索更加抽象化的表现。他将树的枝干形态概括为抽象化了的各种弧线交叉的构成,但仍保留树的形象及树形的完美。画面呈冷灰色调,由于其有力的线条和坚实的笔触,画面给人以张力强烈的艺术感受。《开花的苹果树》创作于1912年,是画家继《灰树》之后探索将树更加简化和抽象化处理,从形式上寻求最本质的构成之作。画面上的树则变成了是一些已经失去树枝形态的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5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标签:高中美术教案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课本中刊载的三幅“树”,正是从蒙德里安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以树为题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的多幅作品中选出的。他其后又作了多幅带着该树“影子”的更加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画作,以至1913年的《线与色的构成》、1914年的《构成6号》等作品已是纯抽象的几何图形的作品了。如果将这些作品排列起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由具象到抽象的探索过程。
《红树》创作于1908年,是蒙德里安脱离传统写实画法、开始探索表现性新艺术形式的初始作品,从其笔法和用色来看,显然受到凡高的影响。
《灰树》创作于1912年,是蒙德里安来到巴黎后受到立体主义影响,按照立体主义的分析方法,舍弃三维空间、追求平面性构成、注重构图的平衡、探索更加抽象化的表现。他将树的枝干形态概括为抽象化了的各种弧线交叉的构成,但仍保留树的形象及树形的完美。画面呈冷灰色调,由于其有力的线条和坚实的笔触,画面给人以张力强烈的艺术感受。
《开花的苹果树》创作于1912年,是画家继《灰树》之后探索将树更加简化和抽象化处理,从形式上寻求最本质的构成之作。画面上的树则变成了是一些已经失去树枝形态的弧线,成为几近纯抽象的绘画。这只是画家在步入纯抽象绘画创作前的脑中仍存有树的影子的抽象表现的作品。可以说这件作品是蒙德里安创作转入直线直角构成的抽象作品的引线,此后便步入了纯抽象的直线构成的创作了,他找到了自己风格,开创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尼金斯基(油画,116.9厘米×89.5厘米,1950年,美国私人收藏) 克兰(美国)
弗朗兹•克兰(1910—1962),原是专画人物和带有社会现实主义味道的城市风景画家,直至1950年之前,他仍在埋头研究伦勃朗和哥雅等人的传统绘画。1949年他开始将黑白素描运用于大型抽象构图中,创造了一种具有很强个性特色的抽象画,后来,很快又趋向极端。画法基本上与波洛克同出一辙,即下意识地进行作画,但画上出现类似我国书法样子的汉字偏旁或局部笔法,然后加以放大,将这些笔道粗实的书法式图形以黑白分明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来。
作这种书写式抽象画时,克兰用的是印度墨汁,后改用广告色或油漆,用大刷子作画。1949年克兰画了一幅速写人像《尼金斯基》,翌年他按照这幅《尼金斯基》又画了一幅用黑色迅速构成的抽象画,黑色被“舞文弄墨”地创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形象,效果极佳,使他大为欣慰。此后,他尽量加大画面,让抽象的黑色笔道飞舞得极其磅礴。
白上白(油画,1918年) 马列维奇(俄国)
俄国画家卡齐米尔•马列维奇(1878—1935)是“十月革命”前夕俄国“至上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大约在1913年,他用铅笔在白色底上画一黑方块,排除了他早年掀起的俄国立体—未来主义风格。照他自己的话说,“要把艺术从物体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在他写的《非客观的世界》一书里,他说道:“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马列维奇称这种观点为“至上主义”。
作品36号(油画,1953年) 波洛克(美国)
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是美国抽象表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二战以后第一位有国际影响的美国艺术家。他彻底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在材料、技法和思想上都有新的突破,为现代绘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波洛克出生于怀俄明州,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南加利福尼亚长大。他最初对雕塑有兴趣,但不久就把注意力转向绘画。17岁开始在艺术学生联盟跟随托马斯•本顿学习。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开始创作一些抽象的作品,仍采用传统的画笔作画。他这时的作品有力度,色彩浓重,形象带有一种暗示性。接着他首创了著名的滴洒绘画。波洛克先将大画布直接铺在地上或钉在墙上,将油漆和颜料以各种工具滴洒在画布上,滴洒的过程主要依靠艺术家的手势,颜料随手的动作或身体的动作而自由滴洒在画布上。最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再添加沙子、颜料或其他材料。
波洛克的这一创造为艺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他突破了传统画笔、画布的观念,不用笔而采用其他任何工具,画面没有传统绘画的布局和构成,颜料布满了整个画面,给观众造成视觉的冲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其次他选用了新的材料,用油漆、沙子或其他任何材料来进行创作,其作品的表面出现新的肌理,产生了独特效果。画架、画框、画笔、油画颜料等传统工具材料均被他放弃,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自由。因此,在波洛克之后,美国现代艺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隐现3X(综合材料,1986年) 斯特拉(美国)
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 )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迈尔登市,曾在马萨诸塞州安多富的菲里普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8年移居纽约,20世纪60年代成为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后绘画抽象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在欧美各地四处举办展览。起初,斯特拉放弃了三维空间形象,用各种方法来强调绘画的平面性,后来他开始用各种形状的画布来作画,其中的形象变成了色条与色条的交叉和相汇,目的是创造一种“无关系”的绘画,这与当时的“初级结构”和“极少主义”艺术家十分接近。以后他又在这个基础上把材料扩展到金属和工业漆、金属漆等方面。其作品一般非常巨大。这里的《隐现3X》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6—4—94(油画,1994年) 赵无极
赵无极(1920— )江苏南通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和著名油画家吴大羽。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赵无极赴法留学,一直在巴黎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赵无极艺术视野开阔,善于从各方面吸取营养,且不断超越自我。
20世纪50年代正是西方抽象艺术方兴未艾的时期,也是赵无极在艺术上的转折期。面对当时西方抽象艺术的滚滚洪流,赵无极也开始考虑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他最终在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的水墨画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形成他抒情、诗化和充满神秘感的抽象艺术,这在当时的西方艺术界独树一帜,并很快就为西方主流艺术所接受,赵无极因而成为第一位进入西方主流艺术界的华裔艺术家。赵无极艺术成就的取得无疑与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教导密切相关,但赵无极能自出机杼、随机应变、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这与他开阔的眼界是分不开的。赵无极的作品气势开张、意蕴深远,其形色舒卷腾挪、变化自如,极尽抑扬顿挫之韵律感。但这幅作品是他晚年所作,已从他以往的激动、变化、冲突转向了平静、和缓、沉思,真实地反映了他目前的心境。赵无极曾多次回国讲学、考察,1985年还应邀专程回到母校——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绘画讲习班,为中国当代艺术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课本中刊载的三幅“树”,正是从蒙德里安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以树为题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的多幅作品中选出的。他其后又作了多幅带着该树“影子”的更加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画作,以至1913年的《线与色的构成》、1914年的《构成6号》等作品已是纯抽象的几何图形的作品了。如果将这些作品排列起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由具象到抽象的探索过程。
《红树》创作于1908年,是蒙德里安脱离传统写实画法、开始探索表现性新艺术形式的初始作品,从其笔法和用色来看,显然受到凡高的影响。
《灰树》创作于1912年,是蒙德里安来到巴黎后受到立体主义影响,按照立体主义的分析方法,舍弃三维空间、追求平面性构成、注重构图的平衡、探索更加抽象化的表现。他将树的枝干形态概括为抽象化了的各种弧线交叉的构成,但仍保留树的形象及树形的完美。画面呈冷灰色调,由于其有力的线条和坚实的笔触,画面给人以张力强烈的艺术感受。
《开花的苹果树》创作于1912年,是画家继《灰树》之后探索将树更加简化和抽象化处理,从形式上寻求最本质的构成之作。画面上的树则变成了是一些已经失去树枝形态的弧线,成为几近纯抽象的绘画。这只是画家在步入纯抽象绘画创作前的脑中仍存有树的影子的抽象表现的作品。可以说这件作品是蒙德里安创作转入直线直角构成的抽象作品的引线,此后便步入了纯抽象的直线构成的创作了,他找到了自己风格,开创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尼金斯基(油画,116.9厘米×89.5厘米,1950年,美国私人收藏) 克兰(美国)
弗朗兹•克兰(1910—1962),原是专画人物和带有社会现实主义味道的城市风景画家,直至1950年之前,他仍在埋头研究伦勃朗和哥雅等人的传统绘画。1949年他开始将黑白素描运用于大型抽象构图中,创造了一种具有很强个性特色的抽象画,后来,很快又趋向极端。画法基本上与波洛克同出一辙,即下意识地进行作画,但画上出现类似我国书法样子的汉字偏旁或局部笔法,然后加以放大,将这些笔道粗实的书法式图形以黑白分明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来。
作这种书写式抽象画时,克兰用的是印度墨汁,后改用广告色或油漆,用大刷子作画。1949年克兰画了一幅速写人像《尼金斯基》,翌年他按照这幅《尼金斯基》又画了一幅用黑色迅速构成的抽象画,黑色被“舞文弄墨”地创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形象,效果极佳,使他大为欣慰。此后,他尽量加大画面,让抽象的黑色笔道飞舞得极其磅礴。
白上白(油画,1918年) 马列维奇(俄国)
俄国画家卡齐米尔•马列维奇(1878—1935)是“十月革命”前夕俄国“至上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大约在1913年,他用铅笔在白色底上画一黑方块,排除了他早年掀起的俄国立体—未来主义风格。照他自己的话说,“要把艺术从物体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在他写的《非客观的世界》一书里,他说道:“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马列维奇称这种观点为“至上主义”。
作品36号(油画,1953年) 波洛克(美国)
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是美国抽象表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二战以后第一位有国际影响的美国艺术家。他彻底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在材料、技法和思想上都有新的突破,为现代绘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波洛克出生于怀俄明州,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南加利福尼亚长大。他最初对雕塑有兴趣,但不久就把注意力转向绘画。17岁开始在艺术学生联盟跟随托马斯•本顿学习。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开始创作一些抽象的作品,仍采用传统的画笔作画。他这时的作品有力度,色彩浓重,形象带有一种暗示性。接着他首创了著名的滴洒绘画。波洛克先将大画布直接铺在地上或钉在墙上,将油漆和颜料以各种工具滴洒在画布上,滴洒的过程主要依靠艺术家的手势,颜料随手的动作或身体的动作而自由滴洒在画布上。最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再添加沙子、颜料或其他材料。
波洛克的这一创造为艺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他突破了传统画笔、画布的观念,不用笔而采用其他任何工具,画面没有传统绘画的布局和构成,颜料布满了整个画面,给观众造成视觉的冲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其次他选用了新的材料,用油漆、沙子或其他任何材料来进行创作,其作品的表面出现新的肌理,产生了独特效果。画架、画框、画笔、油画颜料等传统工具材料均被他放弃,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自由。因此,在波洛克之后,美国现代艺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隐现3X(综合材料,1986年) 斯特拉(美国)
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 )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迈尔登市,曾在马萨诸塞州安多富的菲里普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8年移居纽约,20世纪60年代成为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后绘画抽象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在欧美各地四处举办展览。起初,斯特拉放弃了三维空间形象,用各种方法来强调绘画的平面性,后来他开始用各种形状的画布来作画,其中的形象变成了色条与色条的交叉和相汇,目的是创造一种“无关系”的绘画,这与当时的“初级结构”和“极少主义”艺术家十分接近。以后他又在这个基础上把材料扩展到金属和工业漆、金属漆等方面。其作品一般非常巨大。这里的《隐现3X》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6—4—94(油画,1994年) 赵无极
赵无极(1920— )江苏南通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和著名油画家吴大羽。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赵无极赴法留学,一直在巴黎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赵无极艺术视野开阔,善于从各方面吸取营养,且不断超越自我。
20世纪50年代正是西方抽象艺术方兴未艾的时期,也是赵无极在艺术上的转折期。面对当时西方抽象艺术的滚滚洪流,赵无极也开始考虑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他最终在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的水墨画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形成他抒情、诗化和充满神秘感的抽象艺术,这在当时的西方艺术界独树一帜,并很快就为西方主流艺术所接受,赵无极因而成为第一位进入西方主流艺术界的华裔艺术家。赵无极艺术成就的取得无疑与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教导密切相关,但赵无极能自出机杼、随机应变、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这与他开阔的眼界是分不开的。赵无极的作品气势开张、意蕴深远,其形色舒卷腾挪、变化自如,极尽抑扬顿挫之韵律感。但这幅作品是他晚年所作,已从他以往的激动、变化、冲突转向了平静、和缓、沉思,真实地反映了他目前的心境。赵无极曾多次回国讲学、考察,1985年还应邀专程回到母校——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绘画讲习班,为中国当代艺术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范文,免费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案
最新更新
- · 标志设计鉴赏
- · 20世纪美术
- ·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 · 彩塑
- · 球 体 明 暗 调 子 素 描
- · 简笔画写生
- ·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 ·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 · 美术教案-梅花
- · 美术教案-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推荐热门
- · 彩塑
- ·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2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 ·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
- · 外国古代雕塑
- · 美术教案-百老汇的爵士乐
- · 中国古代山水画
- · 简笔画写生
- ·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 ·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
- · 美术教案-美术及其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