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案5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12-03 18:41: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中美术教案 阅读:8404次
概要:一般认为,真正的“抽象艺术”是从康定斯基1910年创作的一幅水彩画开始的,但到底谁是第一位抽象画家目前还难确定(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美国的达夫(Arthor G.Dove,1880—1946)、捷克的弗兰克•库普卡(Frantisek Kupka,1871—1957)、立陶宛的米科拉斯•齐马利昂尼斯等人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不管是谁,“抽象艺术”都可以说是20世纪艺术发展的必然。“抽象艺术” 具有两个方面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直接来自“后印象主义”。一方面是“色彩的抽象”,它从凡高、高更经过野兽主义、表现主义到康定斯基的最后解放,以后影响到奥尔甫斯主义、同步主义、塔希主义、非正式艺术或其他艺术、抒情抽象、行动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等;另一方面是“形式和结构的抽象”,它从古典主义开始,经过新古典主义、库尔贝、塞尚、修拉到立体主义,以后影响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辐射主义、至上主义、风格主义或新造型主义、具体艺术、圆与方、抽象创造社、硬边绘画、极少主义等。前者由于强调感情的直接宣泄、有机的形态和表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5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标签:高中美术教案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一般认为,真正的“抽象艺术”是从康定斯基1910年创作的一幅水彩画开始的,但到底谁是第一位抽象画家目前还难确定(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美国的达夫(Arthor G.Dove,1880—1946)、捷克的弗兰克•库普卡(Frantisek Kupka,1871—1957)、立陶宛的米科拉斯•齐马利昂尼斯等人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不管是谁,“抽象艺术”都可以说是20世纪艺术发展的必然。“抽象艺术” 具有两个方面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直接来自“后印象主义”。一方面是“色彩的抽象”,它从凡高、高更经过野兽主义、表现主义到康定斯基的最后解放,以后影响到奥尔甫斯主义、同步主义、塔希主义、非正式艺术或其他艺术、抒情抽象、行动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等;另一方面是“形式和结构的抽象”,它从古典主义开始,经过新古典主义、库尔贝、塞尚、修拉到立体主义,以后影响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辐射主义、至上主义、风格主义或新造型主义、具体艺术、圆与方、抽象创造社、硬边绘画、极少主义等。前者由于强调感情的直接宣泄、有机的形态和表现方法上的绘画性而俗称“热抽象”,后者因着重于理智的结构分析硬边、几何化的造型和平涂的塑造方法而俗称“冷抽象”。在推动“抽象艺术”的发展中,德国艺术理论家和哲学家沃林格于1908年出版的《抽象与移情》一书起了关键的作用;1912年康定斯基出版的《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则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抽象艺术”的原理和原则,给“抽象艺术”的发展以重大影响。
抽象艺术的产生被理论家解释为是人类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抽象冲动”的支配下创造的,即它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冲动去创造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形式的强烈的内在要求,这种冲动可以是来自外部的刺激,也可以直接由艺术家的内心需要产生。这一术语是本世纪初德国艺术理论家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现实世界变幻不定,五光十色的景象引起了人类心灵强烈的骚动不安,如果人不能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中的规律秩序,就会产生对世界的精神恐惧,因此,人有一种整理纷乱的现实、从中找到超越个别事物偶然性存在方式的内在要求,这就是强烈的抽象冲动。所以抽象冲动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但是这种抽象冲动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先验心理结构内在地作用于人的情感活动,支配人类从事精神生产的结果。
至上主义
1913年马列维奇也在著名的“靶子”展览中展出了一批典型的“立体未来主义”的绘画。在这些作品中,绘画对象被以圆筒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交错的、近乎机械的节奏,这使人们想到了莱热那些表现工业场景和工业题材的作品。但是马列维奇对自己作品里还残留着主题这一不正常现象耿耿于怀,于是,他又在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白底上有一个黑方块的作品,以表明他对纯粹艺术的追求。照他本人的话说:“我竭尽全力要从物体的重担下把艺术解放出来。”这是一幅铅笔素描,是这种风格的第一个实例,也使他成为最早把绘画作为一个绝对纯几何抽象体系的画家,马列维奇把这种画称之为“至上主义”(Suprematism)。在他写的一本名为《至上主义:非客观的世界》的书里,这样解释了他的艺术:“所谓至上主义,我指的是绘画艺术中纯感觉的至上。”他写道:“从至上主义的观点看,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感觉——在本身中和在已被唤起的完全独立的上下关系中。”从此出发,马列维奇就把学院派印象主义,甚至塞尚和立体主义等都视为“自然主义”,是与“艺术”无关的,因为“客体”对世界的本质而言只是“谎言”,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与自然无关的“非客观”的存在,而“至上主义”就是“对在时间过程中由于‘客体’的增长而早已逝去的纯艺术的再发现”。
马列维奇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他认为,可以证明一幅绘画是完全能够脱离任何影像,或者脱离对于外部世界的模仿而独立存在的,这使他的艺术具有了某种神秘主义色彩。在1915年和1923年之间,他继续实验了三度的素描和模型,其中研究了在三度之中的形式问题。这些抽象的三度模型所提出的问题,使“立体未来主义”成为一种过渡的风格,它不仅对以后俄国构成主义以及以构成主义为基础的抽象艺术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马列维奇的弟子,特别是李西茨基,传播到德国和西欧,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以及现代建筑的国际风格的进程。
几何抽象
又被称为“硬边绘画”,即它是用边缘清晰的几何形来构成其形象的。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评论家朱利斯•郎斯纳于1959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使用大面积的、平涂的、未加调和的色块,再由精确勾勒出的边缘加以限定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类型从1960年以后才开始流行。评论家艾洛维给这个概念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硬边的定义与几何艺术正好是相反的,“塞尚以之成名的‘锥形、圆柱形和球形’,继续出现在20世纪的大部分绘画作品中。然而,即使如此,这些形式也表现得不纯正,抽象艺术家们已经倾向于编排独立的要素。形式曾一直被当作分离体来看待”,而“在硬边绘画中形式不多,画面洁净无瑕,整幅绘画成为一个整体单元,形式展现于整幅绘画,色调限于两到三种,这种稀疏空旷回避了背景图形的立体效果”。“硬边绘画”与更早时候的几何传统之间的重要区别,正是这里所引述的探寻一种完整的统一体,没有前景或背景,也没有“背景图形”。这种绘画的主要人物是凯利(Ellsworth Kelly,1923—?)、莱茵哈特、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1912—?)等。
造型画布
是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将画布绷在隐藏的支架上作有形的或三维形状的表现,以使画面产生新的张力。尽管这一形式在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19世纪一直都有表现,但20世纪这种新的形式有自己的特点:(1)采用各种形状的画布造型;(2)画面主题为各种几何形的抽象组合;(3)画面常采用各种材料向三维空间发展;(4)边线交界明确。
一般认为,真正的“抽象艺术”是从康定斯基1910年创作的一幅水彩画开始的,但到底谁是第一位抽象画家目前还难确定(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美国的达夫(Arthor G.Dove,1880—1946)、捷克的弗兰克•库普卡(Frantisek Kupka,1871—1957)、立陶宛的米科拉斯•齐马利昂尼斯等人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不管是谁,“抽象艺术”都可以说是20世纪艺术发展的必然。“抽象艺术” 具有两个方面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直接来自“后印象主义”。一方面是“色彩的抽象”,它从凡高、高更经过野兽主义、表现主义到康定斯基的最后解放,以后影响到奥尔甫斯主义、同步主义、塔希主义、非正式艺术或其他艺术、抒情抽象、行动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等;另一方面是“形式和结构的抽象”,它从古典主义开始,经过新古典主义、库尔贝、塞尚、修拉到立体主义,以后影响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辐射主义、至上主义、风格主义或新造型主义、具体艺术、圆与方、抽象创造社、硬边绘画、极少主义等。前者由于强调感情的直接宣泄、有机的形态和表现方法上的绘画性而俗称“热抽象”,后者因着重于理智的结构分析硬边、几何化的造型和平涂的塑造方法而俗称“冷抽象”。在推动“抽象艺术”的发展中,德国艺术理论家和哲学家沃林格于1908年出版的《抽象与移情》一书起了关键的作用;1912年康定斯基出版的《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则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抽象艺术”的原理和原则,给“抽象艺术”的发展以重大影响。
抽象艺术的产生被理论家解释为是人类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抽象冲动”的支配下创造的,即它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冲动去创造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形式的强烈的内在要求,这种冲动可以是来自外部的刺激,也可以直接由艺术家的内心需要产生。这一术语是本世纪初德国艺术理论家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现实世界变幻不定,五光十色的景象引起了人类心灵强烈的骚动不安,如果人不能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中的规律秩序,就会产生对世界的精神恐惧,因此,人有一种整理纷乱的现实、从中找到超越个别事物偶然性存在方式的内在要求,这就是强烈的抽象冲动。所以抽象冲动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但是这种抽象冲动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先验心理结构内在地作用于人的情感活动,支配人类从事精神生产的结果。
至上主义
1913年马列维奇也在著名的“靶子”展览中展出了一批典型的“立体未来主义”的绘画。在这些作品中,绘画对象被以圆筒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交错的、近乎机械的节奏,这使人们想到了莱热那些表现工业场景和工业题材的作品。但是马列维奇对自己作品里还残留着主题这一不正常现象耿耿于怀,于是,他又在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白底上有一个黑方块的作品,以表明他对纯粹艺术的追求。照他本人的话说:“我竭尽全力要从物体的重担下把艺术解放出来。”这是一幅铅笔素描,是这种风格的第一个实例,也使他成为最早把绘画作为一个绝对纯几何抽象体系的画家,马列维奇把这种画称之为“至上主义”(Suprematism)。在他写的一本名为《至上主义:非客观的世界》的书里,这样解释了他的艺术:“所谓至上主义,我指的是绘画艺术中纯感觉的至上。”他写道:“从至上主义的观点看,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感觉——在本身中和在已被唤起的完全独立的上下关系中。”从此出发,马列维奇就把学院派印象主义,甚至塞尚和立体主义等都视为“自然主义”,是与“艺术”无关的,因为“客体”对世界的本质而言只是“谎言”,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与自然无关的“非客观”的存在,而“至上主义”就是“对在时间过程中由于‘客体’的增长而早已逝去的纯艺术的再发现”。
马列维奇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他认为,可以证明一幅绘画是完全能够脱离任何影像,或者脱离对于外部世界的模仿而独立存在的,这使他的艺术具有了某种神秘主义色彩。在1915年和1923年之间,他继续实验了三度的素描和模型,其中研究了在三度之中的形式问题。这些抽象的三度模型所提出的问题,使“立体未来主义”成为一种过渡的风格,它不仅对以后俄国构成主义以及以构成主义为基础的抽象艺术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马列维奇的弟子,特别是李西茨基,传播到德国和西欧,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以及现代建筑的国际风格的进程。
几何抽象
又被称为“硬边绘画”,即它是用边缘清晰的几何形来构成其形象的。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评论家朱利斯•郎斯纳于1959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使用大面积的、平涂的、未加调和的色块,再由精确勾勒出的边缘加以限定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类型从1960年以后才开始流行。评论家艾洛维给这个概念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硬边的定义与几何艺术正好是相反的,“塞尚以之成名的‘锥形、圆柱形和球形’,继续出现在20世纪的大部分绘画作品中。然而,即使如此,这些形式也表现得不纯正,抽象艺术家们已经倾向于编排独立的要素。形式曾一直被当作分离体来看待”,而“在硬边绘画中形式不多,画面洁净无瑕,整幅绘画成为一个整体单元,形式展现于整幅绘画,色调限于两到三种,这种稀疏空旷回避了背景图形的立体效果”。“硬边绘画”与更早时候的几何传统之间的重要区别,正是这里所引述的探寻一种完整的统一体,没有前景或背景,也没有“背景图形”。这种绘画的主要人物是凯利(Ellsworth Kelly,1923—?)、莱茵哈特、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1912—?)等。
造型画布
是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将画布绷在隐藏的支架上作有形的或三维形状的表现,以使画面产生新的张力。尽管这一形式在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19世纪一直都有表现,但20世纪这种新的形式有自己的特点:(1)采用各种形状的画布造型;(2)画面主题为各种几何形的抽象组合;(3)画面常采用各种材料向三维空间发展;(4)边线交界明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范文,免费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案
最新更新
- · 标志设计鉴赏
- · 20世纪美术
- ·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 · 彩塑
- · 球 体 明 暗 调 子 素 描
- · 简笔画写生
- ·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 ·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 · 美术教案-梅花
- · 美术教案-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推荐热门
- · 彩塑
- ·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2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 ·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
- · 外国古代雕塑
- · 美术教案-百老汇的爵士乐
- · 中国古代山水画
- · 简笔画写生
- ·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 ·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
- · 美术教案-美术及其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