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3)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理解下列词语。
逆风:迎着凤。
虚弱:本课指老纤夫显出病态,身体很弱。
疲惫:非常疲乏。
白皙:皮肤白净。
沮丧:灰心失望。
(4)指导朗读。读出纤夫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读出对纤夫深深的同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
第二课时 </P><P>教学内容:
复习体会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三、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四、体会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这幅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描写纤夫神态的词语,体会所含的思想感情。)
3、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纤夫内心的痛苦、悲哀,不满和反抗,表达出对沙饿统治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个人练读。齐读。
六、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可归类识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有“漠”“肤”“贱”,左宽右窄的有“削”。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的有“逆”。左中右结构的有“衔”。上下结构的有“秃”“皇”。
提醒学生注意一逆”里面部分的写法,注意“贱”的右上不要丢一点。
2.每个生字写三遍。
七、出示生词卡片,复习字词。
八、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1.找出课文原句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在课文里是说小伙子目光集中,死盯着上方。一般可用于怎样地“凝视”,也可和“目光”搭配。
“摆脱”,脱离束缚。在课文里是说红衣少年拉了一下纤绳,想从重荷之下得到解脱,“摆脱”可用于“摆脱困境”“摆脱苦恼、摆脱落后状态”“摆脱监视、跟踪”等。
九、练习朗读全文,读出感情
十、作业。
1.朗读课文;书写词语。
2.预习《古诗两首》。 </P><P>板书: </P><P>景物 晴空 辽阔 轮船 (美丽)
构成 农民 少年 退伍军人面
纤夫 衣着 破烂 补丁
动作 望 拉 拭 悲惨
表情 漠然 厌倦 抗议 愤怒
时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沙皇  www.xuehuiba.com
;(黑暗)
</P><P>
3古诗两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 · 詹天佑
- · 延安,我把你追寻 1
- · 草船借箭3
- · 草船借箭 2
- · 草船借箭 1
- · 古诗两首 2
- · 古诗两首 1
- · 咏 梅 2
- · 鸟的天堂 3
- · 六年制小学毕业语文自测题
- · 詹天佑 1
-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关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人物的引出
- · 结课设计一 二 三
- · 11 将相和参考教案二
- · 11 草船借箭
- · 夜莺的歌声
- · 24* 向命运挑战
- · 《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教版
- · 《詹天佑》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